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谈④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7月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的胜利召开在省物化所引起强烈反响,干部职工们学习热情高涨,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凝心聚力、履职尽责,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湖南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刘桂元 副所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聚焦继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
通过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要全面理解好全会的重大意义,精准把握《决定》的核心内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全会精神在物化所落地见效。一是全力抓好生产经营。要紧扣年度目标任务,着力增强市场意识,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研判和统筹调度,持续发力市场攻坚,依靠市场化手段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经营目标任务。二是加强财务资金管控。切实落实院化债减负突围攻坚任务,持续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压实各经济实体的主体责任,采取切实可行的催收措施,尽快尽早收回应收账款,加快资金回笼,确保资金管控到位、调度合理、营运畅通,实现资金有序衔接、发挥资金最大效益。三是着力防范各类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聚焦生产经营、合同、海外市场开拓、法律诉讼管理、财务资金、债权清理、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加强评估研判,注重风险预警,提升抗风险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牢牢守好安全发展底线,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
陈凌 机关第六党支部书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全面部署,也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对发展生产力的新的重大要求,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一是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离不开高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强化技术支撑,是我所高质高效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前瞻引领,加强以生产项目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支撑,应具有高效能。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提升生产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建立实效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实操型人才发展环境,充分激发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表征,必然是高质量。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产业转型升级是生产力变革的表现形式。作为技术服务型地质单位,应把质量和成果放在第一位,积极谋划发展未来产业,加快技术创新突破,才能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凌宏辉 水工环地质中心主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水工环地质中心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拓宽地质服务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积极开拓大地质市场,进一步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坚持“地质立本、科技赋能”理念,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地下水污染防治、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提升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三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持续强化合规管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发展质效,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文/刘桂元、陈凌、凌宏辉 文字编辑/贺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