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调所两项规划案例获佳绩
11月17日,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开展了2022年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和案例评选,其中地调所申报的科研项目《湖南省不同地域单元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研究》和规划案例《郴州市宜章县岩泉镇竹渚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分获三等奖和优胜奖。
一、科研项目《湖南省不同地域单元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研究》介绍
该项目为湖南省地质院首个国土空间规划类科研项目,旨在针对湖南省不同地域单元资源环境禀赋特征差异,在系统分析、总结各地域单元资源环境优势和短板的基础上,建立起适用于不同地域单元的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典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总结湖南省内不同地域合适的评价方法。
成果一:将湖南省划分5个不同的地域单元(大湘西地区、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中地区和湘东南地区)。
湖南省地域单元分区图
成果二:总结归纳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素;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28个指标分级标准。
评价体系构建图
成果三:建立了以单要素评价和集成评价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成果四:在不同的地域单元内选择代表性市县,进行案例分析,反推新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湘南地区祁阳市农业和建设功能指向的承载等级评价图
二、规划案例《郴州市宜章县岩泉镇竹渚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介绍
竹渚村,位于郴州市宜章县岩泉镇西南方向,村辖1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535户,总人口为1931人。近年来,该村先后推动高标粮油轮作基地、数字油茶基地建设,推广品牌农特产品,被宜章县列为美丽乡村试点村,发展前景广阔。
竹渚村鸟瞰图
规划形成“一带两村三区”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一带”即南花溪风光带。
“两村”即特色村落、美丽新村。
“三区”分别为高效农业种植区、特色生态农业区和山林风光游览区。
规划实施以耕地保护为前提,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科技兴农,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助力竹渚村走上“看得见发展、留得住乡愁”的全面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