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自当扶摇上 揽星衔月逐日光
——地信所新人入职培训心得体会集锦

发布时间:2025-03-24 16:25 来源:

学而有思、思而致远。湖南省地质院为期5天的新人培训营圆满结束,地信所的6位新人在这场精彩纷呈的入职“第一课”里满载而归,开启了他们人生新征程,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所学、所思、所悟。

勇当数字化转型先锋​

戴 涛

在地质院新人培训营的学习中,我深刻领悟到地质事业的重要价值与历史使命,也更加坚定了“地质青春心向党 勇当数字化转型先锋”的理想信念和投身其中的决心。我将积极响应院党委的号召,结合自身在信息化、数据治理工作的经验,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强化“数字地质”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争取成为科创骨干。始终将个人技能与单位发展紧密相连,以服务地质行业发展大局为己任,努力实现个人发展与地质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以开拓进取、勇毅前行的姿态,为湖南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将地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秦昌立

作为新人培训营第五组组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我深知要全力打破各所成员间的沟通隔阂实属不易。于是,在短时间内,我精心筹备了个人介绍会,拉近大家的距离。平日相处时,我耐心倾听成员心声,尊重个体差异,定期向领导汇报组内学习、活动情况,反馈成员问题;小组会议时,我提前收集热点话题,针对性撰写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节目排练时,我组织大家一遍又一遍打磨稿件细节,练习发声与情感表达,最终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赢得阵阵掌声。整个培训期间,各项任务繁重,令人十分疲惫,但这段经历让我对 “三光荣”“四特别” 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老一辈地质人的奋斗故事,将激励我在新的岗位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不断发扬地质精神,凝聚团队力量,在恢宏的地质事业蓝图中奋力书写新的篇章。

立志铸魂 勤学思辨 坚韧笃行

林媛

作为新时代地质人,立志不是立于虚无的幻想,而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坚持。地质人的志向,不仅是勘探资源,更是守护绿水青山、服务民生福祉。新时代地质人勤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传统经验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既要深耕地层剖面、矿物鉴定,又要掌握数据分析、算法优化;既要在野外实践中锤炼“地质眼”,又要在数字孪生中拓展“科技脑”。新时代地质人笃行,不是蛮干,而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智慧实践。未来工作中,我将以忠诚为底色,扎根地质事业,以“使命必达”的决心,在工作中锤炼韧性、追求精准、践行初心,用实际行动回答“地质精神如何传承”的时代之问,乘风破浪,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地质答卷!

传承百年薪火 砥砺地质初心

侯俊友

“地质湘军”的传奇,正是由“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密码所铸就。在湖南地质第二个百年征程中,“四特别”精神正被注入新内涵:吃苦不再只是身体历练,更是算力攻坚的脑力长征;奋斗不止于找矿立功,更追求生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奉献超越个体牺牲,升华为地质知识的普惠共享;忍耐告别漫长等待,进化为快速迭代中的战略定力。

“四特别”精神将继续指引我们:以数字技术解码地球奥秘,用生态智慧重塑人地关系,让地质工作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引擎。正如地质展厅结束语所书:“每一代地质人都是大地史诗的续写者,我们的笔尖既沾着历史的岩粉,也闪耀着未来的星光。”

地质精神铸魂 青春使命砺行

邹 德

地质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是面对绿色矿山建设、生态修复等新课题时,依然保持“向地球深部进军”的锐气。

在未来的项目组中,既要保持“地质锤敲击岩层的专注”,也要培养“听懂生态修复团队弦外之音的敏感”。这种“专业硬实力+协作软实力”的双螺旋成长模式,将成为我突破职业瓶颈的关键。

所谓奉献,就是在平凡的观测记录中编织安全网络,在枯燥的数据分析里守护万家灯火。谈文胜书记“踏破千山,风雨难催心向远”的寄语,更让我明白:新时代地质人的远征,既要传承“背馒头、爬陡坡”的实干基因,也要拥抱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变革,让“地质云”托起高质量发展的梦想。

未来的征程上,我将以阳光心态化解压力,以团队智慧攻克难关,让“勘探队员之歌”在智能勘探的新场景中焕发新声,用实际行动回答“何为地质人”的时代之问。

岁月会磨损工具,但精神永远锋利。我们这一代地质人,定当以山河为卷,以初心作笔,在服务“国之大者”的实践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找矿报国新篇!

勇攀高峰 赓续前行

李德彬

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地质创新"的核心要义;"湖南地质百年发展历史"专题让我几度热泪盈眶;当集体唱响《勘探队员之歌》时,我真切懂得了数字地质时代传承地质精神的深远意义;《雷锋在鞍钢》的珍贵影像,让我重新理解了"螺丝钉精神"——在测绘数据中精益求精,在地理信息系统研发中敢于突破,这是新时代地质人的"钉子精神"。

站在职业生涯的起点,这份满载思想厚度与人文温度的新人"第一课",将成为我扎根地质事业的基石。未来我将以"攀登者"的姿态,把百年地质精神转化为地理信息创新的实践,在数字孪生、实景三维等前沿领域精耕细作,用青春续写"地质报国"的新篇章。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信所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网站运维:英杰尔网络科技

单位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人民中路 152 号嘉熙中心 A 栋
联系电话:0731-89969987     邮编:410007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