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之歌|用匠心耕耘大地用初心践行使命
本期《奋斗者之歌》栏目为大家介绍的是——唐孟龙
用匠心耕耘大地用初心践行使命
唐孟龙同志,男,1964年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共党员,“衡阳市劳动模范”“湖南省地勘局劳动模范”、“湖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在三十多年的野外钻探工作实践中,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品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对待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在定向钻井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从地表向地心,他让钢铁钻具在地下纵向行走,探寻着大地的宝藏。一腔热血,他将青春岁月融进那高高的钻塔;一缕微光,他让定向钻探技术在全国遍地开花。
1987年,刚刚大学毕业来到省地灾所组建单位原湖南省地勘局417队的唐孟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加了原地矿部“九五”重点科研项目——《采卤对接钻井技术的研究》攻关,从此踏上了定向钻探对接井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研究之路。三十多年来,他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使定向钻探对接井从小井发展到大井,从大斜度对接井发展到水平对接井,从单点定向仪发展到有线随钻仪,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成为这一技术领域屈指可数的专家。
年轻时的唐孟龙在钻井现场
用心耕耘,丰硕成果诠释使命担当
1992年12月,单位安排唐孟龙进行地矿部“九五”重点科研项目——《采卤对接钻井技术的研究》的技术攻关。作为技术员,年轻的唐孟龙十分珍惜这次机遇,只要听见钻机开动的声音,他就马上跑去现场观察钻进变化,仔细记录钻进中的每一项技术数据。此时使用的是从美国进口的单点定向仪,没有计算机,也没有可以参考的数据,唐孟龙为了计算一个参数、解决一道技术难题,熬上一个通宵是常有的事,即使蚊虫叮咬在脸上身上,他也全然不知。
一次,在计算一个单点定向仪偏转角度时,大家计算出来的数据总是与实际数据对不上,是不是操作失误?或是数据记录错误?就在大家都抓破脑袋找不出原因的时候,他却在查看单点定向议的英文说明书时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其中一个参数在翻译的时候弄错了,导致在计算单点定向仪的偏转角度的时候出现了错误,经过重新的校对与计算,数据终于对上了。又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努力,他全面掌握了定向仪器操作和定向监控的核心技术,同科研小组其他人员一道,攻克了采卤对接钻井技术施工中的技术难关。1992年11月29日,定向对接采卤井在地下543米处对接成功,为我国水溶采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开采工艺,创造了当时采卤对接井技术国内第一。该技术成果获原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2022年6月,唐孟龙在双牌工地
匠心锤炼,用成就书写实干创新
随着钻探施工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盐井企业也对钻探施工队伍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如何保持单位在对接井施工技术的领先地位,唐孟龙一直在思考。1997年,湘衡盐矿采卤对接井项目正在施工,唐孟龙也正式在该项目上进行了四井对接新技术的试验。他查阅参考国内外定向钻探新技术,结合钻探施工实践,摸索出一套采卤四井对接技术的新工艺。自该工艺在生产中成功运用,单位对接井的施工均一次性对接成功,不仅为单位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也为盐卤生产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时代的进步,单点定向仪已无法满足现实定向对接钻井施工的需要,施工中的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定位精度低,每次定位需要将钻杆从钻孔中提出,再放入单点定向仪进行定位,整个施工操作过程复杂,施工进度缓慢。唐孟龙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要改变,要突破。他想,如何让现有的单点定向仪能跟随钻具一同钻进,让定向仪做到钻进的同时就进行定位,这样将大大的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为单位和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效益和社会效益。
说干就干,唐孟龙一心扑在科研项目上,没有电脑,没有数据,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甚至连一份完整的技术文献都找不到,“一穷二白”的他和同事们从零开始,翻遍几万页资料,甚至从系统说明书的只字片语中倒推操作原理,日夜颠倒、没有休息,他白天坐下来搞科研的时间并不多,更多的科研攻关工作是利用夜晚完成的,项目部的灯经常是从晚上又亮到了白天。苦心人,天不负。2003年《有线随钻在盐卤对接施工中的应用研究》项目顺利通过省局评审,使定向井施工技术由原来的单点定向发展到随钻监控,从设备仪器依赖进口到完全国产化,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曾发生透水淹井事故的湖南祥达煤矿、江西高坑煤矿、江西兴旺煤矿重新焕发了生机,为矿产资源充分利用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2022年6月,唐孟龙在双牌工地
使命担当,勇闯非洲开拓市场新
2012年,单位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中国春和集团MAG公司下属PDC公司签订了刚果(布)钾盐勘探项目,8月的非洲酷暑难耐,地表温度高达60多度,凡是金属的东西,不带手套根本不敢拿,大头靴更是天天不离脚,不是因为怕冷,而是怕高温烫坏脚。顶着烈日,伴着星辰,在热如蒸笼、蚊虫肆虐、蛇蝎出没的恶劣环境下,唐孟龙和他的队友们发扬地质人的“三光荣”传统“四特别”精神,用一年的时间,圆满的完成了施工任务。可谁又知道,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曾两次身患疟疾,仍带病坚持工作,在没有任何钾盐钻井施工经验的情况下,他一边施工一边摸索,终于适配出适合钾盐地层的钻井油基泥浆配方,圆满完成了六口钾盐勘探井的施工任务。
唐孟龙在非洲刚果(布)钻井现场
2017年,单位成功中标赞比亚谦比希铜矿项目,唐孟龙再一次勇挑重担,担任该项目的技术负责。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的时候,一向支持他工作的妻子这一次却坚决反对,因为上一次刚果(布)的经历让她心生余悸,她不想、更不敢让丈夫再去非洲了。唐孟龙却半开玩笑的说:“这一次去非洲我的体内都是带抗体的了,不用怕的。”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取得妻子的谅解,又全身心的投入到非洲项目上。最终他又依据精准测斜数据使5个钻孔通过井下巷道掘进均一次性贯通。
学习、思考、探索、实践,这是唐孟龙在定向钻探领域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学无止境。随着施工要求的提高,钻探技术的更新,地质条件的变化,我还要不断学习、坚持探索,不断寻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让定向钻探技术在我所不断发展进步!”面对笔者的采访,唐孟龙如是说。
(文字:崔凯图片:唐孟龙提供 文字编辑:左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