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所

奋斗者之歌|宁钧陶:大地矿藏的“寻宝人”

奋斗,有着千万种姿态:有团队协作,也有个人打拼;有灵光一闪的创新,也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无论哪一种,奋斗都是最闪亮的品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矢志改革创新,凝聚奋斗伟力,在地灾所各条战线上闪烁着奋斗的光芒,以实际行动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奋斗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地灾所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之际,所宣传中心隆重推出全新栏目《奋斗者之歌》,让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

身边有榜样,前行有力量。希望全体干部职工紧跟奋斗者的脚步,传唱奋斗者故事,比学互促、见贤思齐,为我所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拼搏奋进力量。

本期人物——宁钧陶

大地矿藏的“寻宝人”

宁钧陶,男,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2015年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精英名录。中国地质调查局预算评审专家、湖南省科技专家库专家,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现任湖南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所湘西所副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野外地质找矿、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固体矿产成矿理论及成矿规律研究等工作。三十年来辗转深山荒漠,探寻祖国矿藏,用心血和汗水为打造湖南“千吨级黄金产业基地”奉献力量。

提锤扛镜,奔波数载苦探金

打开互联网搜索引擎输入“宁钧陶”三个字,页面跳转后第一条显示的是:专家、专业首席工程师、研究员级地质勘查高级工程师,第二条是有关他的先进个人事迹介绍,之后的内容再往后翻上数十页,皆是各个网站平台收录他在核心期刊所发表的科技论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分析出他论文的核心词汇为:成矿机制、岩浆侵入、热液蚀变等深奥的专业词汇,仅有四组浅显易懂的词分别是:湘东北、连云山、金矿、多金属矿床。

自1992年毕业至今三十年整,宁钧陶同志一直从事野外地质找矿与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初入湘东北区域,他是朱颜绿发翩翩少年,步出湘东北,他已双鬓泛白年逾不惑;踏上连云山时,他正处锦瑟年华略有稚气,走下连云山,他已年过半百知晓天命。这三十年,他不断成长,从普通技术员蜕变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这三十年,他专注勘查,先后主持完成各类矿产勘查项目二十余个;这三十年,他专攻找矿,发现三个大、中型金矿和铅锌矿床及多个小型矿床。

有探明数据显示,我国的金矿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在已经探明的金矿床中又多以中小型为主。储量大于50吨的金矿床只有十几个,大于10吨的金矿床仅占总数的7.7%。湖南金矿也是以矿点多,储量偏小为特点。如何在寻找大型矿床方面取得突破,自开启找矿生涯之日起,便一直萦绕在宁钧陶的心头。

早期矿区条件特别艰苦,居住条件简陋,有时还会住草棚、帐篷甚至牛棚,出行也没有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午饭基本都是干粮,山上还有毒蛇、蜱虫、野猪夹子等,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宁钧陶从未在意这些,而是一头扎进地质找矿理论与矿区成矿规律的研究中。

破,则立;从,则平。通过多年野外实地考察研究的经验积累,加上在对成矿规律系统、完整把握的基础上,宁钧陶勇于打破思维定式,“摸着石头过河,大胆闯大胆试”开展工作。

在平江瑚珮—栗山铅锌矿找矿中,他带领团队突破前人局限于在岩体外接触带寻找热液充填型铅锌矿的思路,大胆提出在岩体内接触带构造中找矿的新观点,提交铅锌资源量60多万吨,银近300吨、铜6万吨、萤石40万吨,成果获湖南省“十一·五”重大矿产勘查成果奖。

在浏阳井冲钴铜矿找矿勘查中,他充分利用矿体侧伏规律,合理布置探矿工程,首次在湘东北地区发现了原生钴矿,提交铜资源量近10万吨,钴2500吨,获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

在湘东北地区深耕的二十余年,他在结合物探工作成果,首次构建了矿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和区域三维定量预测模型,经深部钻探接连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先后获湖南省“十五”重大矿产勘查成果奖、湖南省“十一·五”重大矿产勘查成果奖、2020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21年度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以及湖南省地勘局重大找矿成果奖。其中因黄金洞金矿项目的优秀找矿成果,单位还获得了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优秀单位”称号。


宁钧陶(左一)查看岩心样本

才高气清,坚守岗位献忠心

“找到那么多矿又获了奖,那家里也会很有钱吧。”每每听到这种话,宁钧陶的妻子邹姐只得苦笑,“那都是对这个行业的误解,他们地质人只管找,找金也好,找银也罢,都是国家的。”

邹姐说,结婚二十多年,宁钧陶的工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国家的通讯业和交通业。家里现在还保留了一沓沓的电话卡,是早期还没有手机的时候,常年在外的宁钧陶为了和家里联系买的IP电话充值卡;而往返于家中和单位需要坐长途汽车,往往得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后来,通讯和交通发达了一些,就从打公共电话变成手机通话,从坐大巴车改坐火车。“没有办法啊,他在野外工作十五年,我们两地分居十五年,为了维系这个家,只能把钱都花在这上面了,反正工资也不多。”她安慰自己道。

其实也不是没有大富大贵的机会。2000年左右,有一个金矿老板看上宁钧陶的工作能力,想聘请他去贵州主持矿山工作,提出年薪60万。到二十年后的今天,60万年薪都仍是一个高薪工作,但是宁钧陶却拒绝了。后来又有一个上市的证券公司也想请他负责矿业相关的业务,不但提出高薪的条件,还邀请他的妻子一起加入公司,解决两人多年异地生活的问题,没想到宁钧陶还是拒绝了,理由是党和国家培养他多年,单位信任他重用他,让他做项目、搞科研、带队伍,如果现在离开,如何继续回报党和单位,又还能在地质事业上发挥什么作用?妻子无奈的说:“他们家风就是这样的。”

原来,宁钧陶的父亲曾经也是一名地质工作者、老党员,在职期间开发和优化了近百种化学试剂和分析测试方法,全部无偿上交给单位使用,也曾有人劝说他去申请专利或转去商用,都被宁老义正辞严地拒绝了:“都是在单位提供的平台上研发出来的,自然都是公家的东西,怎么能拿去为自己谋私利呢?”

宁钧陶作为“地质二代”,牢记父亲的谆谆教诲,把“忠诚、担当”熔铸在灵魂里;作为“先进个人”,他孜孜不倦学习、勤勉奋发干事,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积极应对;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他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忘初心,把实现人生价值与地质工作者的光荣使命紧密连在一起;作为中共长沙市国资委的“优秀党务工作者”,他带领的党支部多次被省地勘局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还被国资委评为“共产党员示范岗”。


宁钧陶(左二)野外项目考察

戴月披星,精英名录留姓名

如今的宁钧陶正在省地灾所新设立的张家界所忙碌。从长沙出发去张家界任职的那天,妻子依依不舍,“结婚二十多年,前面十五年你一直在外面工作,这次去张家界,不会往后十年又一直在外地吧?”宁钧陶挠挠头,“再说吧,新部门肯定事情多,忙完再说。”

“忙啊”,这是妻子从宁钧陶嘴里听见最多的一句话。妻子深知地质行业的辛劳,但有的时候心疼自己的丈夫,还是免不了发几句牢骚:“为什么别人都能轻轻松松的工作,准时准点下班,回归家庭,享受生活,为什么就你不行,地球又不是少了你就不转了。”宁钧陶只能憨笑回应。他知道妻子是心疼自己,但他也是真心放不下工作,大事小事都亲力亲为,他常说:“这报告就得自己写,修改起来还不自己写的快呢。”

2014年,宁钧陶的肾上长了一个血管瘤,因为忙于工作未能及时就医,血管瘤破裂,血液在体内结块,到了非手术不可的程度。结果星期五做的手术,星期一上午他就出院,下午竟坐在办公室开始办公了,同事都劝他回家多休息几天,他嘿嘿一笑,“有些事等不得嘛”。

有一年国庆假期,妻子终于做通他的思想工作,成功劝说他一起去旅游,好好放松一下。他也终于没有临时爽约,第一次按照约定踏上旅途。妻子乐的合不拢嘴,却不想当天晚上,宁钧陶就从行李箱里掏出笔记本电脑,在旅店开始加班工作,而且之后每天的行程都是白天陪伴家人游玩,晚上加班画图写报告。

由于长年累月的熬夜加班,宁钧陶的睡眠质量也变得极差,夜里一丁点的动静都能把他惊醒,他也鲜少能放下心中的工作,安稳地睡一觉。有一日,他打电话给妻子,特别欣喜的说:“老婆,我今天睡了一觉好的,特别好。”妻子疑惑,“怎么个好法?”他说:“145啊。”妻子更不解了:“什么145?”“145路公交车,我今天在车上睡着了,睡的那个香啊,到站都没醒不说,还坐了一个来回呢,这不扎实睡了一两个小时嘛。”看到丈夫如此容易满足,妻子更觉得心酸。

好在,艰辛的付出也有回报。这些年,他不但找矿成果突出,还当选了原湖南省地勘局“专业首席工程师”,2015年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同时还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精英名录,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湖南省国土资源厅预算专家和湖南省综合评标专家。

万里翱翔三十年,忠贞一片许蓝天。雄鹰展翅情常在,热血献身心更坚。探矿寻金尤出众,建功立志总争先。胸怀更比航程阔,逐梦今朝圆愈圆。宁钧陶用勤劳实干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出了新时代党员干部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撰稿:尹丽君

摄影:宁钧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