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线上的地质远征
在西非那片炽热的红土地上,一支来自中国湖南省核地质调查所的跨国勘探队,正以独特的东方地质智慧,全力破解“非洲地盾”蕴含的成矿密码。这支由3名中国技术人员携手20名当地雇员组成的联合勘探团队,穿梭于塞拉利昂的崇山峻岭之间,凭借湖湘儿女特有的坚韧不拔,挥洒着汗水,书写着新时代非洲地质勘查领域的传奇。
晨昏线上的地质时钟
与时间展开激烈赛跑,已然成为勘探队工作常态。每年6月雨季来临之前,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地地推进工作。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艰难地穿透茂密的树梢,队员们早已整理好行装,准备奔赴工作区域。早餐是他们一天中唯一的热餐,一锅热气腾腾的白粥,搭配几碟咸菜,虽然简单朴素,却满含着温暖的力量。到了中午,他们只能席地而坐,就着矿泉水,啃着干硬的压缩饼干。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滑落,悄然浸湿了手中展开的图纸。一直忙碌到暮色将大地完全笼罩,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缓缓返回驻地。
春节那天,营地中高高挂起了一盏鲜艳的红灯笼。最为珍贵的美食,便是那包速冻饺子。队员们围坐在简易的饭桌前,用炭火炉煮出了一锅充满家乡味道的“年夜饭”。手机信号在这片异国他乡时断时续,视频通话中家人的笑脸虽有些模糊,却依旧温暖人心。在这个没有烟花的异国年夜,地质锤敲击岩芯发出的清脆叮当声,以及此起彼伏的“新年快乐”祝福声,共同构成了最别具一格的守岁仪式。
双重考验下的地质远征
此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一种特殊的“桑拿工作法”。清晨,湿度计的指针仿佛被定格一般,始终停留在90%的刻度上;到了正午,岩石表面的温度飙升至62℃。这样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闷热得令人难以呼吸。然而,面对如此严峻的考验,队员们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之意。他们在烈日的炙烤下挥汗如雨,一整天下来,身上的衣服就从未干透过,汗水彻底浸透了每一寸布料。即便处于这般艰难的状态,他们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执着地探寻着大地深处隐藏的秘密。
工作区域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多样,变化多端。蚂蚁、蜜蜂、蛇等随处可见。尤其是那些如同小山包一般巨大的蚂蚁窝,仅仅看上一眼,就让人胆战心惊。一旦不小心踏入它们的领地,就会被这些凶猛的蚂蚁疯狂叮咬,浑身布满又痛又痒的包块。但队员们却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过硬的专业素养,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
破解非洲
尽管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条件异常艰苦,基础地质资料几乎为零,队员们仍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湛的专业能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面对超过250平方公里陌生且复杂的地质环境,队员们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类似成矿地质背景的文献资料,借助 AI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完成翻译、提炼、研究工作,深入总结出成矿规律,并结合矿区实际地质特征,高效且精准圈定了 3处找矿靶区,为工程布置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指导。
在其中一个靶区内,队员们运用数字化填图系统、智能探矿工程编录制图系统、快速分析仪、高精度定位等先进手段,仅用一个半月的野外时间,便高效完成了5平方公里1:2000地质测量、5.5公里1:1000剖面测量,槽探3000方(20条),钻探500米(3孔)。令人振奋的是,他们成功发现了5条极具潜力和深入研究价值的金矿脉,并对部分金矿脉进行了钻探验证,槽探、钻探工程见矿率达100%。当岩芯箱中呈现出金矿脉岩心时,就仿佛打开了大地深处的宝藏保险柜。
这些全新的发现,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了关键线索,为项目下一步地质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大家继续前行的信心。队员们的辛勤付出与卓越成就,赢得了甲方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认可。
艰难险阻中的坚持与突破
在找矿征程中,核地质所团队虽已收获阶段性成果,但挑战如影随形。一处靶区的勘探工作,便经历了重重波折,却也彰显出团队强大的凝聚力与专业素养。
根据团队的精准预测,一条山沟被锁定为矿脉的潜在位置。然而,当团队满怀期待地奔赴此地时,眼前的景象却让大家心头一紧。这条山沟地势复杂得超乎想象,山间沟壑纵横交错,地势起伏剧烈,而更为棘手的是,沟内常年积水,土地泥泞不堪,一脚踩下去,半只腿都可能深陷其中。这样的环境,对于施工槽探,无疑是巨大的阻碍。
施工初期,困难便接踵而至。沉重的设备在泥沼中举步维艰,常常深陷其中,动弹不得。每次试图将设备挪动,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施工进度严重受阻。看着缓慢的工程进度,队员们心中不免焦虑,甚至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团队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和对自身专业判断的坚定信心,让大家迅速达成共识:坚持下去!
在炎炎烈日下,队员们挥汗如雨,身上的汗水与泥沼中的污水交织在一起,却没有一人喊累。经过不懈努力,当槽探挖到
然而,新的挑战又出现了。在对槽探进行编录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槽探出现了快速渗水现象。水流不断涌入,使得编录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仅编录数据的准确性无法保证,珍贵的样品也极有可能被破坏。
时间紧迫,队员们迅速与时间赛跑。大家分工明确,一部分人争分夺秒地进行编录,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录下关键信息;另一部分人则负责快速取样,小心翼翼地采集样品,确保其完整性。现场气氛紧张而有序,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成功取到了珍贵的样品。此次发现的金矿脉意义非凡,它使得已发现的主矿脉跨越了沼泽地后再次出现,并预测延长了400多米,直接打破了此
地质精神的跨洋延续
暮色笼罩下,营地灯火辉煌。键盘的敲击声与图纸的翻页声相互交织。队员们深知,眼前取得的成果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要把找矿突破切实转化为发展机遇,中国地质人在海外开拓资源,背后离不开可靠的地质数据作为有力支撑。我们撰写的每一份报告,都是为他们抵御风险、指明方向的“技术盾牌”。他们凭借翔实准确的找矿成果,助力企业实现精准投资;运用前沿勘查技术,为非洲地区的资源开发注入新的活力,让先进的地质理念在非洲大地生根发芽。他们以“三光荣”传统“四特别”精神,完美诠释了核地质人应有的担当。就如同钻机坚定地穿透岩层的声音一样,他们迈向远方的脚步坚实有力、深远悠长。(文/图/视频拍摄:吴承东、李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