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守初心 淬炼党性担使命——电影《731》主题党日活动观后感
日期:2025-09-22 15:42
哈尔滨平房区,凛冽寒风中,锈蚀的铁门发出刺耳吱呀声,仿佛仍在叩问历史。731部队实验室惨白的灯光穿透岁月迷雾,将"马路大"受害者扭曲的姿态定格为民族永恒的伤痕——从九一八事变的炮火染红东北,到南京大屠杀的哭喊撕裂苍穹,日军暴行串联起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时的集体创伤。这些黑白影像里的血泪,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苦难记忆,更是文明社会必须永志不忘的警钟。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穿透时空。中国共产党将"人民"二字镌刻进国号,这既是新政权的诞生宣言,更是民族精神在断壁残垣上觉醒重生的界碑。这份觉醒的力量,在湖南地质人的接续奋斗中得到生动诠释——当世界笼罩在核威胁阴云下,第一代地质人隐姓埋名扎根湘南711矿。在潮湿狭窄的巷道里,他们以一镐一锹掘出"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为罗布泊蘑菇云的升腾奠定基石,彻底打破外部核讹诈。进入新时代,面对新能源革命的全球竞争,新一代地质人在郴州鸡脚山再立新功。探获的超大型锂矿不仅填补我国战略资源空白,更以"把资源命脉牢牢攥在手中"的实践,为"双碳"战略提供关键支撑。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哈尔滨731部队的铁证到湖南深山的矿脉,从抵御外侮到科技自立,这条跨越时空的自强之路昭示:唯有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守护和平。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9·3阅兵式上东风-5C导弹展现的全球打击能力,我们用实力证明——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9月18日,在这个承载着民族伤痛记忆的特殊日子,省矿调所基地管理第一、第二党支部联合地质实验测试党支部、测绘地理信息党支部共同开展“光影铸魂“电影党课活动,集体观看重大历史题材影片《731》。这部基于大量解密档案与幸存者证词创作的作品,让我们重温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在光影中完成深刻的党性淬炼。
一、血色档案:
历史真相的影像唤醒影片以近乎考古般的严谨,将731部队反人类暴行赤裸裸展现。通过“冻伤实验中的活体暴露”、“毒气舱内的绝望反应”、“以医学之名的活体解剖”等场景,每一个细节都有史料支撑——实验报告上的血指纹、受害者颤抖的双手,让我们深刻体会:这不是虚构剧情,而是3000多名受害者用生命书写的血色档案。作为地质工作者,我们对“标本”二字尤为敏感:实验室里,我们珍藏岩石标本研究地球演化;而731魔窟中,活生生的人被当作“材料”肢解实验。这种反差让我们痛彻认识到:捍卫历史真相是共产党员的政治责任。
二、暗夜星火:
抗争精神与支部党员的思考影片讲述了小贩王永章欲独自逃跑,后带领难友反抗,杜存山表面沉默寡言,实则蓄势待发等情节,展现黑暗中的人性光辉。观影讨论中,地质实验测试党支部党员莫凯敏同志结合专业感慨:“影片中'以科学之名行恶'的警示,让我们更坚定'科技为民'的初心——我们在实验室分析土壤样品,是为守护耕地安全;在仪器前记录数据,是为服务资源调查,绝不能让技术偏离人民利益。”测绘地理信息党支部党员薛育君同志则谈到:“我们绘制地图是为精准标注国土边界,而731部队的暴行正是对主权与人性的双重践踏。片中受害者被剥夺姓名编号为'马路大',更让我们明白:测绘工作不仅是绘制线条,更是在用数据捍卫每一寸土地的尊严。”
三、光影铸魂:
从历史记忆到使命担当影片引导我们超越仇恨,思考“战争如何摧毁人性”。这种深刻启示让我们更清晰: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转化为前进动力。作为自然资源领域党员,我们手中的地质锤、测绘仪,应当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利器——野外勘探时直面复杂地形,要如难友抗争般坚韧;实验室分析数据时,要如考证历史般严谨;项目攻坚时,要如影片主创般执着。
走出影院,胸前党徽在阳光下闪耀。让我们把观影震撼化为行动自觉,立足矿产资源调查岗位,践行“三光荣”精神,在服务“三高四新”战略中淬炼党性,用实干守护这片英雄的土地!
(文图/甘鹏 劳轶麟 编辑/唐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