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院院属网站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所要闻

深山里的“她”力量——记环境中心三位女地质队员的山野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26 14:14 来源:

深山里的“她”力量——记环境中心三位女地质队员的山野故事

题记:2025年7月22日,有网友反映“慈利县三合镇三合口村饮用水疑似被养殖场污染成黑色污水,导致当地老百姓无水可喝”,引发社会强烈关注。7月26日,受慈利县政府委派,湖南地质水环所环境中心紧急成立项目组,并于当天赶赴项目现场,以示踪试验、进村入户访问(调查)、样本采集为三大核心工作手段,开展溇水流域(慈利段)岩溶地下水系统调查工作,以便精准掌握当地岩溶区环境基底、科学制定畜禽养殖规划,为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小李,1995年出生。”“小罗,1997年出生。”“小刘,2000年出生。”

当慈利项目总负责人帅焕逐一向我介绍这些年轻的女地质队员时,我难掩诧异。眼前这几位青春正好的姑娘,与印象中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的地质队员,实在难以在脑海中重叠。在历经1小时高铁的疾驰、2小时盘山汽车的颠簸后,我终于抵达了项目驻地,而接下来,三位女地质队员用她们的故事,为我揭开了深山里那股独特“她”力量的神秘面纱。

我们“进”了派出所

蝉鸣如潮,把村子的午后捂得滚烫。小罗和队友正蹲在村西头的水渠边,专注地往水里倒示踪剂。她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后背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洇出一大片,她捏着试剂瓶的手很稳,每倒下去一些,绿色的液体就顺着水流打个旋,像撒了把看不见的星子。“14点32分,投放点:通津铺镇河井D10洞穴。”小罗一边读取数据一边快速记录,忽然身后传来一声喊叫:“你们在干啥?”回头望去,一位村民的锄头正杵在田埂上,竹编草帽斜扣在头上,露出的鬓角挂满了汗珠,脸上写满了警惕与愤怒。村民紧紧盯着小罗手里的试剂瓶,眼睛瞪得像晒干的枣:“这是啥?往水里倒毒药?”不等他们解释,村民已经转身往村里跑,瞬间村里就炸开了锅,直到远处传来警笛声,小罗和队员愣是被“请”进了派出所。“那是我人生中头一回‘进’派出所,在调解室里,我们又急又委屈,好在民警看了我们的项目批文和工作证,耐心地跟村民解释,我们才得以出来。”小罗笑着摇摇头,语气里满是释然,“本以为闹了这一出,后续的调查访问肯定会困难重重,谁料这反而成了我们和村民从误解走向信任的转折点,在那之后,我们甚至收获了不少温情时刻。”

与村民相处的日子

“‘洞’就是‘亏’、‘泉’就是‘蚕’......”小刘笑着向我解释,话语里带着几分刚学会当地方言的生涩与熟稔。在进村入户访问(调查)的日子里,她不仅摸清了方言里的独特门道,晒得黝黑的脸庞也没了初来时的青涩——如今再看她,肤色和村民们渐渐贴近,站在人群里聊天时,已然像极了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谁能想到,这位00后小姑娘,入职还不到10天就一头扎进了项目一线。

有一回,在一户村民家中做调查,访问到一半,村民忽然走进里屋,许久没见出来,小刘和队友心里犯嘀咕,以为这次调查要“无果而返”了,没想到村民捧着满满一捧葡萄干走出来,硬往他们怀里塞,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这是我女儿旅游时,从新疆带过来的葡萄干,你们尝尝。

操作无人机时,村民会主动搬来小板凳,轻声催着她们歇脚;路过晒满花生的水泥坪,主人家总会热情地招手:“别客气,随便吃!”到了饥肠辘辘的中午,村民更是拉着他们的手不肯放,执意要留他们在家吃饭。

一张张朴实的笑脸,一句句暖心的话语,像山间拂过的清风,悄悄吹散了野外工作里的疲惫与委屈。原来最动人的故事,从不是报告里冰冷的数字,而是藏在风里、带着温度的热乎人心。

“掏粪天团”

清晨五点,山雾还未散尽,如同一层轻柔的薄纱笼罩着大地。小李和小刘早已套上防护服,厚重的防护服在她们身上显得有些臃肿,还没踏出奔赴采集目的地的第一步,她们就已汗流浃背。

今天,他们要去粪场采集猪粪样本。橡胶手套里塞着棉纱,口罩外再加一层防毒面罩,护目镜边缘用胶带缠紧——这是她们总结出来的“防臭黄金套装”,却依然挡不住猪栏里翻涌的热浪与酸腐气。

“第三号猪舍,左栏第二格。”小刘举着记录本,声音从防毒面罩里闷闷地传出来。小李蹲下身,铁锹插进粪堆的瞬间,腐熟的沼气混着未消化的饲料味直冲鼻腔。她屏住呼吸,用铁锹铲起黑色的黏稠物放入集粪器。利落地采集完猪粪,小李和小刘赶紧卸下“武装”,打开水龙头,用力冲洗着身上的污渍。

有次中午,在镇上小饭馆吃饭,还闹了个小尴尬——老板捏着鼻子端来菜,皱着眉头说:“你们身上这味儿,怕是要把客人熏跑。”

样本采集持续了两个星期,三本写满数据的野外记录簿上,除了小李、小刘的名字外,还有一个显眼的团队代号:“掏粪天团”。

不一样的生日

7月的湘西山区,暑气裹着山间潮气扑面而来,连市场河的风都带着一股湿热的黏意。小李蹲在河岸边,捂着嘴笑得直不起腰——帅焕正弯腰从河水里采样,他藏青色地质服后背沾了一大片海藻,像背了块刚从海里捞上来的旧地毯,头发梢还挂着两根细水草,随着他起身的动作晃啊晃。

“帅哥,你这造型能直接去演《海底总动员》了!”小李掏出手机,对着帅焕的“惨状”连拍好几张,转身就躲到远处给项目驻地的同事打电话,语气里满是雀跃:“你们赶紧到电梯口等着!帅哥沾了一身海藻,等会儿让你们见识下什么叫‘地质人专属限定皮肤’!”

挂了电话,小李哼着歌走进酒店电梯,脑子里还在琢磨大家看到帅焕时的反应,扬起的嘴角根本压不下去。电梯门刚一打开,熟悉的旋律就涌了过来:“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她猛地抬头,只见电梯口的走廊上,平时一起跑野外、下溶洞、采样本的同事们全都站在那儿,手里捧着插了蜡烛的蛋糕,旁边还立着大幅生日海报,上面写着“祝我们的地质小仙女生日快乐。”

小李举着手机的手僵在半空,脸上的笑意瞬间变成了懵圈,眼眶却慢慢热了。这些天,跟着团队在野外跑,白天扛仪器、测数据,晚上整理资料,忙得她早就忘了自己的生日。

“我们环境中心总共31人,其中女地质队员10人,占了近三分之一。”在送我回途中,帅焕向我炫耀道,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骄傲。

离开项目驻地时,夕阳的余晖正洒在姑娘们忙碌的身影上——她们正蹲在船舷采集河水,市场河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仿佛在悄悄记录下这一幕:姑娘们采集样本的双手、眉目间专注的神情,还有船桨划过水面时,与青春碰撞出的细碎涟漪。

人们总说地质工作是“男人的战场”,但这群年轻的女地质队员,用沾满泥土的双手、被晒黑的脸颊,在深山里写下了不一样的答案:所谓初心,从不是惊天动地的誓言,而是在误解时耐心解释、在脏累活主动上前、在疲惫中彼此温暖,用“她”力量,在祖国的山河间丈量每一寸土地。(文/朱培培  编辑/申卫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