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群动态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优化结构布局 强化公益属性

发布时间:2024-12-04 14:13 来源: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优化结构布局 强化公益属性
省水环所党委委员、副所长 方大为


    为期两天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集中学习,五位教授专家的讲课,还有谈书记的讲话,让我深有体会。现围绕“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强化公益性”这一主题,我就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结构布局优化方面
    一是业务板块整合与剥离。可按照不同的地质业务类型进行整合,比如对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专业进行分类梳理,根据实际需求和资源配置情况,规划事业单位的业务布局。将从事市场业务的公司剥离事业板块。
    二是区域布局调整。依据不同地区的地质特点和经济发展需求,合理布局地质事业单位。比如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的机构和人员配置;在资源开发重点区域,强化矿产资源勘查的力量。同时,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得到基本的地质服务保障,形成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的地质工作布局,构建覆盖市州、深耕县域、辐射乡镇村的网格式地质公益服务新格局。
三是资源协同配置。地质工作使用的大量仪器设备、数据资源和专业人才协同配置共享。在省地质院范围内打破所与所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二、强化公益属性方面
一是明确服务方向。地质工作的公益性体现在为国家的能源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救灾等提供基础支撑。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灾害防治等,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规范服务行为。建立健全地质工作的服务标准和规范,确保地质服务的质量和公正性。明确地质事业单位在提供服务时的职责和义务,杜绝以盈利为目的的行为。加强对地质服务项目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合理、项目实施规范,切实保障公众的利益。
三是拓展服务领域。除了传统的地质工作领域,要积极拓展地质服务的新领域,满足社会对地质工作的新需求。例如,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领域,地质工作可以为城市规划、农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方面
一是干部人事管理。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的干部和人才。加强对地质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地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干部和职工积极投身地质工作。
二是收入分配改革。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的职工,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保障他们的收入水平。
四、与主管部门及市场的关系方面
一是与主管部门的关系。加强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定位,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地质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引导地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二是与市场的边界。明确地质事业单位与市场的边界,对于适合市场运作的地质工作,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但对于具有公益性的地质工作,要严格控制市场参与的程度,确保公益属性不受影响。例如,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等工作中,要以地质事业单位为主体,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性和专业性。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优化结构布局,强化地质工作的公益属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省地质院的一员,我们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使命。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