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物化新谈——品牌支撑(四)
2024年第26期
总第26期
学习路上
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必须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创新。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地质湘风
省地质院党委书记 谈文胜
要按照“一主多业、一专多能”的原则,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发展”的格局,打造立体生动的湖南地质品牌整体形象。对上突出“争”字,对外体现“融”字,对内强调“合”字,对下彰显“为”字。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推动湖南地质事业质效跃升、动能强劲、主体壮大。
——2024年1月5日,在湖南省地质院召开2024年度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物化新谈
地质矿产中心主任周英爱:品牌建设对单位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品牌建设,单位可以清晰地传达自身的使命、愿景和工作覆盖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增强公众对单位的认同感和信任度,进而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和合作伙伴。
做到传播品牌与具体项目实施相互渗透,在各个传播渠道中讲好品牌故事,保持品牌一致性,有助于市场受众建立对品牌的信任,建立感情联系,提高忠诚度。“透测地球”品牌让市场了解到单位的独特技术手段,在地质找矿上体现在通过较低投入能快速掌握地下矿体及赋矿区地质情况,有利于验证工程的准确布设,为项目高质量实施提供有力保障。为了让单位受众面更为广泛,部门职工也可使用多种渠道,包括社交媒体如“朋友圈”和具体实施的项目过程中来传播品牌,告诉客户品牌的好处,以达到与他们建立深刻联系。
同时,还应强化品牌声誉的维护与管理,确保“透测地球”品牌在市场上始终保持良好形象。
办公室副主任贺华霖:品牌建设是单位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增长和创造价值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传递单位的文化理念、价值主张,塑造单位的良好形象,提升单位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影响力。
打造“透测地球”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明确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突出专业特长、自身优势、产业特色,确定清晰的品牌定位,并总结提炼出品牌核心价值,塑造一个独特的品牌形象。二是丰富品牌内涵。从文化传承、行业引领、科技创新、服务品质、交流合作、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等方向着力,赋予品牌内涵、意义与生命力。三是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凸显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能源地质、绿色勘探等领域的引领地位。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突出技术、方法和设备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展现品牌的科技引领能力。注重服务品质,打造标杆工程,以项目成果树立品牌口碑,塑造专业服务形象。四是加强品牌文化建设。设计一个富有创意和吸引力的品牌标志,形成独特的视觉形象。开展系列品牌文化活动,讲述一个关于“透测地球”起源、使命和愿景的品牌故事。五是加强品牌传播与推广。利用新媒体平台、线下活动等多渠道进行品牌推广,展示单位的技术实力、项目成果和组织文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加强与央企、大型公司、科研院校的合作,扩大品牌影响力。
生态环境调查中心副主任 李化伟
他山之石
中铝国际深耕海外市场,打响“新中铝”海外品牌
近年来,中铝国际践行“科技+国际”发展战略,深耕海外市场,致力于在服务“一带一路”、服务中铝集团海外资源获取、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和工程输出、推广中国标准等方面发挥先锋队作用。
目前,中铝国际海外开发业务涉及54个国家和地区,业务领域覆盖有色金属行业主要金属领域全产业链和项目全生命周期;在印尼等7个国家设立境外机构,推进属地化经营。
截至2023年底,中铝国际累计签署合同约60亿美元,在越南、印度、印尼等国家承建的多个氧化铝和电解铝项目成为国际铝行业标志性企业;刚果(金)子公司成为中铝集团首家在刚果(金)成立的找矿资源平台公司。
中铝国际承揽欧洲和北美多个技术咨询和装备服务合同;在国际锂资源项目开发上异军突起,成为行业技术领军企业;在多国实现人民币结算。中铝国际承建的印尼曼帕瓦氧化铝EPC工程得到印尼业主和印尼中央政府高度认可。
中铝国际服务中铝集团海外布局,在国别研究、资源研究、项目规划、项目技术咨询等方面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和服务,为中铝集团海外市场分析和布局提供坚实保障。
中铝国际将坚定推进改革,坚持新发展模式,深耕海外市场,贯彻新经营方针,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建设世界一流的提供有色金属先进技术、成套装备、集成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的现代新型工业服务企业,打响“新中铝”海外品牌。(中铝国际)
地球之美
▲伯利兹大蓝洞,世界十大地质奇迹之一,为石灰岩洞、是目前已发现的全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河时代末期,后来因为海水上升,洞顶随之塌陷,遂变成水下石灰石坑洞穴。
地质情怀
凌云涌出碧芙蓉, 信有仙家住此中。
穹幕偶窥星历落, 垂缨时滴玉玲珑。
莲台相幻呈狮象, 琼阁声清奏鼓钟。
我已浑忘寒暑事, 藤萝忽透早春风。
——《七星岩溶洞》朱夏
朱夏,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构造学家、石油地质学家,长期从事石油地质普查、含油气盆地理论的研究工作。
(总策划/廖凤初、雷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