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物化所新闻

阅读地质·诗润物化(第三十一期)| 朱文婕诵读《渡荆门送别》

    编者按: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据省地质院“阅读地质”读书分享活动要求,为持续扎实推进“书香物化”建设,在所党委的领导下,由所团委、所品牌文化中心及所精神文明办联合开展“阅读地质 诗润物化”经典诗词诵读活动。现在,让我们随物化青年之步履,在平仄韵律间徜徉,于古今意境中翱翔,共品华夏文化之韵,同仰国学经典之尊,开启一段诗意盎然的旅程。

    今天,由水工环地质中心的青春诵读者朱文婕为我们分享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是年轻时期的李白,第一次出蜀时写下的五言律诗。诗歌描写了诗人乘舟远行,经过荆门,进入楚国境内游览的情景。诗人在描写山水景色时,尽显独特视野,一路的山川地貌变化,尽在笔下,借壮阔的山水表现了宏大的视野和蓬勃朝气。

    青春的河流,自在无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为珍贵、最值得期待;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的湖南地质青年,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传承弘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投身战略找矿行动,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挥洒青春,接续奋斗!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随着广阔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无边的田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简析】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开头点题,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远游画卷。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诗人以卓越的绘景技巧描画出雄浑壮阔之景,表现出他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厚的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后,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专题策划/所团委 视频制作/朱文婕)

阅读地质·诗润物化(第三十一期)| 朱文婕诵读《渡荆门送别》

33827747

主办单位:湖南省物化所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898号
联系电话:0731-89862601     邮编:4101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862601

    公安备案: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