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破题,为生态复绿!湖南省地质院物化所矿山修复工程入选省优秀案例
在近日举行的湖南省第三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发布暨“8·15”全国生态日生态保护修复科普宣传活动上湖南举办第三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发布暨“8·15”全国生态日生态保护修复科普宣传活动,由湖南省地质院物化所承担技术支撑的“湘桂岩溶地沅江、资江上游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取得重要成果——其邵东市、邵阳县子项目凭借创新技术模式和显著治理成效,成功入选湖南省第三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优秀案例,获颁“邵阳市东南片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优秀案例”并获授牌,同时得到省自然资源厅与省财政厅联合推荐。洞庭波涌 山水“塑”颜(12)| 从废弃矿区到产业沃土 ——邵阳市东南片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范例。
项目实施中,物化所技术团队创新构建“生态修复+N”技术体系,坚持“全域规划、一矿一策”,为不同矿区量身定制修复方案。在全面勘查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团队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形成“一县一特色、一县一产业”的差异化实施路径,探索出“规划共商、工程共建、成果共享”的可持续治理机制。
经过三年科学修复与系统治理,项目累计修复土地438公顷,植被覆盖率从治理前不足40%大幅提升至76%,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尤为突出的是,项目创新“生态修复+特色产业”模式——在邵东市建成120亩玉竹种植基地,年产值达189万元;在邵阳县发展油茶1140亩,年产值超过780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机制,项目带动1200余人就业增收,5万居民直接受益,切实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该工程不仅显著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也为南方岩溶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南经验,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样板,充分体现了“强化典型案例精品效应和示范作用”的实践价值。
(文/颜玲利、王文翔 图/湖南自然资源 视频/湖南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