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群工作 > 地质文化

【12月20日】物化新谈——数字支撑(八)


2024年第39期

总第39期


学习路上


    要加速数字化转型,缩小数字鸿沟,加快落实《亚太经合组织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不断塑造亚太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3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地质湘风


湖南省地质院党委书记 谈文胜

    算力在地质行业上的应用是个大课题,要引起高度重视。省地质院70余年的工作所产生的数据能量巨大,亟待“上云、用数、赋智”,要认真学习前沿新技术,了解行业新动态,探索数字新模式,在全院资源统筹,专业队伍融合,人才培育储备的工作上协同发力,用心用情做好与院士专家及其创新团队的长效合作,为湖南地质数字化转型升级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2023年12月22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到省地质院作专题讲座上的讲话。


物化新谈


能源地质中心地球物理信息院院长 高远




他山之石


    透明雄安三维地质信息管理与可视化系统入选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了60个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名单,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申报的透明雄安三维地质信息管理与可视化系统成功入选。

    三维地质信息模型是智慧城市建设和矿产资源评价等应用的数字地下空间底座,对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地下空间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研究团队依托“透明雄安”项目,针对超大规模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建模与管理技术难题,提出了基于全球网格剖分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Geologic Information Model,GIM)构建方法,建立了简单构造区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快速建模与更新技术,研发了面向大规模GIM模型生成、存储管理、分析应用和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及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平台,在雄安新区成功部署应用,有力支撑了雄安新区建设。

    透明雄安三维地质信息管理与可视化系统为透明雄安地质信息平台提供了全部三维可视化支撑,结合地表和地下构建筑物三维模型等共同为雄安新区地下空间管理与辅助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关键技术在太原、武汉、杭州等多个城市进行了推广应用,为城市规划、地下空间管理、城市地质安全评估、地下水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了重要支撑,取得了系列成果,创新突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地质调查) 


地球之美



▲波密冰川,由两条巨大的冰舌汇流而成大的冰舌,又有小的冰舌汇入冰川,前进过程中发育了美丽的凸向下游的弧拱构造,每两条冰川相汇会使冰体和冰川沉积物相间分布形成黑白分明的的蜿蜒曲线。


地质文蕴


    中国“地质学”从何而来:“地质”一词最早在中国出现于三国时期魏国王弼的《周易注·坤》,当时它是一个哲学概念。现代地质学概念的形成是在1853年出版的《地理全志》中,其中“地质”一词被用来描述地球的性质和特征,具有了科学意义。


    (总策划/廖凤初、雷建斌)

【12月20日】物化新谈——数字支撑(八)

33535541

主办单位:湖南省物化所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898号
联系电话:0731-89862601     邮编:4101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862601

    公安备案: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