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物化新谈——人才支撑(九)
2025年第7期
总第47期
学习路上
要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创新活力。要持续整治滥发“帽子”“牌子”之风,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切实减少为报项目、发论文、评奖励、争资源而分心伤神。
——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地质湘风
湖南省地质院党委书记 谈文胜
聚焦人才建设,要聚才、育才、用才,从大院大校中引进优秀人才,对标“地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促进人才成长、干事、创业。
——2025年1月22日,在省地质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2025年第一次集体(扩大)学习暨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物化新谈
矿产地质中心地勘院副院长徐翔:当前,地质工作在不断延伸和扩展,传统地质科学正向地球系统科学深刻转变。随着信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刻改变与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赋能,将对地质工作方式、内容、效果产生深远影响。鉴于此,我们应当加速推进现代地质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构建以杰出、优秀地质人才为引领,青年人才为中坚力量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地质科技人才梯队。立足新需求,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致力于持续增强解决关键性、重大地质问题的能力与技术层级,旨在为地质科技人才的长期发展、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一个稳固且高效的支撑平台。
鲁迅先生也曾说:“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培养现代化的地质人才,更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对此,我们应当积极营造一种基于信任人才、宽容人才的氛围,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并鼓励人才展现其潜能,通过实施包容性的管理策略,创造一个让人才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环境,进而促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竞相绽放其才华。
他山之石
甘肃“领军人才”周凤玺:盐渍土研究成果实现产学研多方共赢
周凤玺目前为甘肃省“飞天学者”青年学者及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才。他与科研团队在盐渍土力学及其工程特性、土动力学及岩土工程抗震领域取得了卓越成果。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他们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中国盐渍土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他和团队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始终秉持着积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理念。项目组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与相关的科技仪器公司以及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深入剖析研究中的关键痛点,精准地提出研发需求。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通过技术交流会议、联合研发小组等形式,共同攻克研发难题。
此外,该团队还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指导,并积极开展仪器共享,让同行到该校进行仪器性能的中试环节,进一步提升了仪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团队成果转化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基于项目研究成果,该团队还负责主编了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为全国盐渍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这一举措进一步推动了研究成果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提升了中国盐渍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
在科研仪器研发方面,该团队与企业联合研发的测试仪器带动了相关仪器制造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在工程建设产业方面,盐渍土研究成果的应用为盐渍土地区的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减少了养护维修规模和数量,提升了服役性能,节省了运营期的养护维修投资。
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室内外试验、理论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该团队有效预测了外界环境作用下盐渍土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等问题,节约了大量因盐渍土病害导致的工程维修和重建成本。在社会效益方面,他们解决了盐渍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难题,保障了公路、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国新闻网)
地球之美
▲雨后的稻城亚丁,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区内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达10余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30余座,高山古冰川湖泊62个,其中以“牛奶海”“五色海”“珍珠海”最为绚丽多彩。
地质文蕴
现存最早的全国地理总志: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
唐元和年间李吉甫撰写的《元和郡县图志》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全国地理总志,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原书本有正文40卷,目录2卷,共计42卷,但在宋以后发生了散佚,目前流传下来的只有34卷。
在具体撰写过程中,李吉甫主要参考了汉魏六朝以降的各家地记及《水经注》《括地志》等典籍,以47方镇为纲,涉及疆域政区、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口地理等方面,可谓一部划时代的历史地理著作。
(总策划/廖凤初、雷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