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如光·数智先锋 | 数字时代的“地质工匠”——记省物化所高级工程师刘铁标的跨界坚守
榜样如光·数智先锋
刘铁标
数字时代的“地质工匠”
榜样如星光
烛照前路,催人奋进
榜样是微光
点点汇聚,释放能量
为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以榜样力量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湖南物化”公众号现推出“榜样如光”专栏,发现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群众公认的身边榜样,推动广大干部职工感悟榜样的力量,汲取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奋力推动物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他以代码为钻机、以数据为岩芯,24年如一日深耕地质信息化沃土;在防灾减灾的“战场”上,他用算法构建安全屏障,以科技守护山河安澜。
作为省物化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大数据中心高级工程师,刘铁标以“跨界尖兵”之姿,架起数字技术与传统地质的桥梁。从地质测绘到资源调查,从煤炭评价到灾害预警,他主持参与重点项目数十项,独立完成多个科研项目,发表8篇核心期刊论文,斩获湖南省地质调查优秀成果奖、优秀测绘工程奖等多项殊荣。这位数字时代的“地质工匠”,用扎实的学术技术功底持续为地质事业注入创新动能。
破壁者:从“三脚架”到键盘的跨越
2000年,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的刘铁标扛着测绘仪器跑遍了湖南的山山水水,建立起50多个矿区控制网。400多次深入矿井的测绘经历,不仅在他的工作服上留下了洗不褪的煤灰印记,更在他心中烙下了对矿产资源价值的深刻理解。
“测绘队员扛着‘三脚架’翻山越岭,我们就要让数据代替人腿跑起来!”怀揣着“数字地质”梦想,他毅然投身地质信息化建设——用28天攻克惠州城市管线探测“数表图”一致性难题,首战告捷,项目验收结果优秀;以自主研发的煤炭资源评价建库平台,打造标准化流水线,使数据错误率直降92%,该项目也被评为全国优秀项目;在矿产资源规划中创新数据驱动技术,实现成果自动生成;更在国土三调攻坚期,昼夜兼程开发外业上报系统,高效完成20万图斑数据处理。
这位兼具注册测绘师与软件设计师双资质的“数字地质匠人”,用二十余载光阴的执着耕耘,将百万份纸质地质资料转化为鲜活的“数字基因库”,让沉睡的地质记忆在数字世界中重焕生机。
拓荒者:用数据筑牢防灾堤坝的“技术尖兵”
2021年寒冬,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启动,刘铁标主动请缨加入湖南省应急管理厅普查专班,成为攻坚克难的“技术先锋”。
在普查工作中,刘铁标展现出卓越的综合能力:作为“设计师”,他主持编制省级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统筹云平台资源部署;作为“技术专家”,他创新GIS数据处理方法,高质量完成4268万条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作为“培训导师”,他深入市县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多行业数据规范汇交。
由他牵头建设的省级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全省灾害风险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智能应用,为构建科学高效的灾害防治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显著提升了我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水平。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他荣获“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个人”称号。
播种者:打造永不落幕的“数字地质课堂”
在办公桌最下层的抽屉里,整齐地摆放着一套洗漱用品——牙刷已经有些褪色,毛巾边角微微起毛,却始终保持着洁净。这套简单的行装,静静地诉说着刘铁标“以地质为业、以岗位为家”的坚守。每当夜深人静时,办公室那盏不灭的灯就是他“5+2”“白加黑”工作常态的最好注脚。同事们常说:“刘工的洗漱包,装的不只是牙刷牙膏,更装着一名地质人对事业的无限热忱。”
正是这份质朴的坚守,让刘铁标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始终保持着地质人特有的定力与远见。作为湖南省创新技术管理工程专业职称评审专家,他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大数据中心团队,将“技术扎根实践”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在数智赋能工程建设中,团队抢抓我省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战略机遇,在构建全省首个地球化学数据库、攻克地球化学监测预警和遥感智能解译关键技术、打造“物化云”智能管理中枢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用数字技术续写着新时代地质人的找矿报国梦。
“守一份初心,开一方新局。”站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之巅,刘铁标的目光依然如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地质少年般清澈而坚定。二十余载春秋更迭,他用行动诠释了一个朴素的真理:那些看似平凡的坚守,恰如地质锤敲击岩石迸发的火花,终将点燃行业变革的燎原之势;那些深夜办公室里的孤灯,正如北斗星辰,为后来者照亮守护绿水青山的征程!
见证榜样荣光
传递楷模力量
为榜样点赞,向榜样看齐!
(文/颜玲利 图/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大数据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