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地质·诗润物化(第十九期)| 陈礼然诵读《忆秦娥·娄山关》
编者按: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据省地质院“阅读地质”读书分享活动要求,为持续扎实推进“书香物化”建设,在所党委的领导下,由所团委、所品牌文化中心及所精神文明办联合开展“阅读地质 诗润物化”经典诗词诵读活动。现在,让我们随物化青年之步履,在平仄韵律间徜徉,于古今意境中翱翔,共品华夏文化之韵,同仰国学经典之尊,开启一段诗意盎然的旅程。
今天,由地球化学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青春诵读者陈礼然为我们分享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
近现代·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1935年在娄山关战役胜利后所作。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北,是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这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见证了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毛泽东同志站在硝烟未尽的关口,面对“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阔景象,挥笔写下《忆秦娥·娄山关》。这不仅是军事胜利的赞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凝练表达。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引用“雄关漫道真如铁”概括中华民族的昨天,彰显了我们党带领人民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在砥砺前行中创造人间奇迹的伟大精神。
【译文】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在文学创作上也留下了许多经典诗篇,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广阔的胸怀。
(专题策划/所团委 视频制作/品牌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