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地质·诗润物化(第二十八期)| 黄子璇、梁嘉丽诵读《如梦令》(两首)
编者按: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据省地质院“阅读地质”读书分享活动要求,为持续扎实推进“书香物化”建设,在所党委的领导下,由所团委、所品牌文化中心及所精神文明办联合开展“阅读地质 诗润物化”经典诗词诵读活动。现在,让我们随物化青年之步履,在平仄韵律间徜徉,于古今意境中翱翔,共品华夏文化之韵,同仰国学经典之尊,开启一段诗意盎然的旅程。
今天,由大数据中心的青春诵读者黄子璇和生态环境中心的青春诵读者梁嘉丽为我们分享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当是李清照刚到汴京时,回忆故乡往事而写的。语言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境界优美怡人,以寸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李清照怜花惜花的心情,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意味深长,轻灵新巧,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极尽传神之妙,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译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专题策划/所团委 视频制作/品牌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