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群工作 > 地质文化

阅读地质·诗润物化(第三十五期)| 姚婕诵读《苏幕遮·怀旧》

    编者按: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据省地质院“阅读地质”读书分享活动要求,为持续扎实推进“书香物化”建设,在所党委的领导下,由所团委、所品牌文化中心及所精神文明办联合开展“阅读地质 诗润物化”经典诗词诵读活动。现在,让我们随物化青年之步履,在平仄韵律间徜徉,于古今意境中翱翔,共品华夏文化之韵,同仰国学经典之尊,开启一段诗意盎然的旅程。

    今天,由能源地质中心的青春诵读者姚婕为我们分享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作品《苏幕遮·怀旧》。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抒写羁旅乡思之情,虽题材不离传统离愁,却以阔大意境见长。在《苏幕遮》里的秋天,不再萧瑟,而是一个辽阔,澄澈,色彩斑斓的秋天。它美得令人心碎,也美得让人心生惆怅。原来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也可以写得如此境界阔远,与众不同。它也让我们看到了游子对家乡的温柔回望。
奔走在野外一线的地质人们,早已将这“碧云天,黄叶地”的秋景,酿成了行囊里最寻常的底色。那些夹在岩石标本里的枫叶,那些写在野外日记背面的小诗,都是写给远方的家书。


【译文】

    碧蓝的天空,地上铺满了黄色的落叶。秋天的景色连接着水波,水面上漂浮着一层冷翠的烟雾。山峦倒映在夕阳下,天空与水面相连。芳草无情,一直延伸到夕阳之外。

    思念家乡的心情沉重,追忆旅途中的思绪。夜夜除非有美梦才能让人安心入眠。明月高悬在高楼之上,不要再独自倚靠栏杆。酒进入愁肠,化作了相思的泪水。


【赏析】

    《苏幕遮·怀旧》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之景,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词人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消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上阕着重写景,气象宏大浑厚,意境深远,为下阕抒情铺陈了背景;下阕重在抒情,直抒胸臆,声情并茂,意致深婉。全词低回宛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展现了仲淹词刚柔的一面。


【创作背景】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专题策划/所团委 视频制作/品牌文化中心)

阅读地质·诗润物化(第三十五期)| 姚婕诵读《苏幕遮·怀旧》

33846420

主办单位:湖南省物化所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898号
联系电话:0731-89862601     邮编:4101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862601

    公安备案: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