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新声④ | 悟“文正”智慧 修骨干内功——聆听李兵教授讲授曾国藩之道心得体会

编者按:这个秋天,七位来自物化所的青年骨干,带着求索的热情与成长的渴望,走进了湖南省地质院精心组织的2025年青年骨干人才培训班。
从专注聆听的课堂到思想碰撞的研讨,从理论积淀到实践启发——这段集中淬炼的时光虽短,却在TA们每个人的专业生涯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出发时,TA们怀揣着对地质事业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期待;归来际,TA们带回了满满的收获与清晰的方向。
培训中的每一次交流,都拓宽着物化技术的应用视野;导师的每一句点拨,都激发着科研创新的思维火花。TA们中,有人立志深耕深地探测技术,有人聚焦绿色矿山生态修复,有人探索地质大数据,有人瞄准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每一个方向,都紧贴物化所的发展战略;每一份思考,都呼应着新时代地质工作的使命担当。
现在,让我们一同倾听这七位青年的“淬炼新声”。透过TA们的笔墨,感受思想的蜕变、见证成长的力量,看TA们如何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推动物化所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在扎根大地、勘探未来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答卷。
刘治宇
刘治宇,男,中共党员,1986年出生,湖南邵东人,现任煤炭地质勘查院院长,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找矿和矿山技术服务等专业领域,秉持“真诚待人、踏实做事”理念。

此次青年骨干人才培训,分量最重、触动最深的一课,当属湖南大学李兵教授为我们亲授的《曾国藩的处事与为官之道》。李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叙事能力,将一段厚重的历史与一位复杂的人物,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让我对曾国藩其人其事有了立体而深刻的理解,更让我从中汲取了关乎个人修养与职业发展的宝贵智慧。
从“尚拙”到“尚诚”:重新定义骨干的成长路径
李兵教授开篇便点出曾国藩“尚拙”的人生哲学,这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在普遍追求“捷径”与“聪明”的当下,曾国藩却坚信“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考秀才七次才中,背书不如贼,却凭借一股“笨功夫”,硬是打通了自己的科举之路,并以此心法练兵、为官、做人。
这让我深刻反思,作为青年骨干,我们是否有时过于追求“技巧”而忽略了“根基”?地质工作尤其如此,每一个矿点的发现,每一份报告的成型,都需要野外踏勘的“笨功夫”和室内研究的“静功夫”。李教授的讲解让我明白,真正的“骨干”,其核心不是表面的聪颖,而是骨子里的坚韧与踏实。我们要甘于、善于下“笨功夫”,在基础地质工作上深耕不辍,这才是我们职业生涯最稳固的压舱石。而“尚拙”的外化,便是“尚诚”。对事业忠诚,对同事坦诚,对科学真诚。这种“拙诚”的力量,正是我们凝聚团队、赢得信任的根本。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塑造骨干的战略思维与执行力
李兵教授精辟地阐述了曾国藩“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处事方法。他建立湘军,是从招募、操练、扎营等每一个细节抓起(小处着手),但其目标却是平定太平天国,挽救清王朝的命运(大处着眼)。
这完美契合了我们对“骨干”的定位。骨干,既是战略的执行者,也应是战术的思考者。我们不仅需要埋头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小处着手),更需要抬头看路,思考自己的工作如何服务于单位的整体战略、国家的资源需求(大处着眼)。李教授的课让我警醒,不能满足于做一个被动的“办事员”,而要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注入战略性的思考。比如,在做矿产勘查时,要思考其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战略意义;在做环境地质调查时,要联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国之大者。唯有如此,我们的工作才有方向,我们的“实干”才有灵魂。
“持身以俭,居官以廉”:筑牢骨干的品行根基
李兵教授对曾国藩清廉为官的剖析,尤为深刻。曾国藩位极人臣,却一生秉持“俭廉”二字,并将此作为修身、齐家、治军的核心准则。他“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对家人同样严格要求。
这对于我们当代青年骨干而言,是一记响亮的警钟。我们手中或许掌管着项目经费、设备采购或技术决策的权力,“廉”是我们必须时刻紧绷的弦。李教授的授课让我深刻认识到,“廉洁”不仅仅是纪律红线,更是一种人格力量和专业尊严。一个廉洁的骨干,才能获得上下一致的信任,才能保证地质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我们要学习曾国藩的“慎独”功夫,即使在无人监督的野外环境或独立负责的项目中,也能恪守职业道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躬身入局,敢于担当”:激发骨干的责任意识
李兵教授反复强调曾国藩“躬身入局,成为‘办事之人’”的理念。曾国藩厌恶空谈清议,强调要跳进“事”里,去承担责任,解决问题。
这正是对我们青年骨干最直接的号召。地质事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从深部找矿的瓶颈到地质服务的转型,无不呼唤着我们“入局”和“担当”。我们不能做工作的“旁观者”和“评论家”,而要做积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面对难题,要敢于站出来;面对失败,要勇于担起来。这份“事上磨练”出的担当,是我们从“青年人才”成长为“中流砥柱”的必经之路。
感谢培训班的精心安排,更感谢李兵教授的倾囊相授。这堂课,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中国传统智慧宝库的一扇门。曾国藩的处世为官之道,不仅是历史的知识,更是修身的镜鉴、行事的指南。我将把“尚拙诚”“重细节”“守清廉”“敢担当”这些宝贵的智慧,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在地质事业的广阔舞台上,砥砺前行,努力成为一名不负时代、不负期望的青年骨干。
(文字编辑/颜玲利)




首页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