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物化所在江永县新发现原生钴矿
近日
省物化所传来捷报
在江永县大泊水铅锌矿勘查过程中
新发现破碎蚀变带型钴矿脉2条
实现我省湘南地区原生钴矿
新!突!破!
江永县大泊水铅锌矿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被物化所首次发现以来,一直以东西向破碎蚀变带型铅锌矿脉为主要勘查开采对象,开采活动集中在矿区东部。年初,为实现矿山增储上产,矿业权人正式委托物化所开展矿区勘查工作。物化所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对矿区老硐进行了系统测量编录及踏勘调查,相继在矿区西部老硐及地表发现南北向钴矿脉。其中,沿脉老硐已控制含钴破碎带长约40m,宽0.5~1.2m,老硐内陆续可见粉红色钴华,经取样显示,破碎蚀变带含钴0.02~0.26%,单样最高1.43%。
▲老硐中的粉红色钴华
该南北向钴矿脉的发现,充分印证了该矿区存在多期热液成矿,从前期的铅锌到后期的铜钴,为矿山增储上产及深部找矿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这也是湘南地区首次发现原生钴矿,不仅拓宽了我省钴矿找矿版图,丰富了钴矿找矿类型,更为我省“十四五”钴矿找矿突破提供了参考。
延伸阅读:
钴,是一种高熔点和稳定性良好的磁性硬金属,广泛地被应用在航空、航天、电器、机械制造、化学和陶瓷工业上,是研发尖端科技必不可少的原材料。钴在地壳中的含量极为吝啬,地壳中钴的平均丰度仅为0.0025%,且90%呈分散状态,加剧了开采与提取的难度。
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2022年我国已探明钴矿资源基础储量约为15.87万吨,绝大多数为伴生资源,单独的钴矿床极少。我国钴矿品位较低,均作为矿山副产品回收,生产过程中由于品位低、生产工艺复杂,因此金属回收率低、生产成本高。近几年我国钴的年消费量稳定在1200t左右,国内钴产量包括氧化钴折算为钴每年总计约600~700t,国内钴产量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每年约有半数需进口。
因此,加大国内钴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力度,不仅是对国家资源能源安全的有力保障,更是提升我国在全球钴产业链中地位、实现产业自主可控的必由之路。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找矿技术,挖掘更多潜在的钴资源,将“钴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国际钴市场的博弈中占据主动,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注入更加坚实而稳定的动力。
(文/陈雨林 图/地质矿产中心 文字编辑/彭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