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成杭新研究员展望勘查地球化学未来路径
10月10日下午,湖南省地质院物化所特邀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所副总工程师、二级研究员成杭新,在地球化学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省重点实验室”)作专题学术讲座。成杭新研究员以“最近10年勘查地球化学的若干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为题,为现场数十位地质勘查领域专家学者与科研骨干带来了一场前沿学术盛宴,讲座由省重点实验室骆检兰主持。
讲座中,成杭新研究员系统梳理了近十年勘查地球化学的主要进展,指出“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与“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分别在保障国家战略矿产安全和支撑国土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随后,他前瞻性地提出了以“四个面向”为核心的未来发展方向,即“面向理论突破深化成岩成矿机制研究,面向资源保障构建高精度调查体系,面向技术融合推动AI与传统技术结合以提升勘查治理效率,面向民生需求开展健康地质研究以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此外,他还通过塔里木河流域盐碱化治理、罗布泊钾盐勘查、青藏高原碳汇研究及湘江流域镉污染防控等典型实践案例生动展示了学科价值,并针对当前存在的分析精度不足、数据可比性弱、技术融合浅等问题,指明了未来五年推进找矿突破、完善全国监测网络的攻关重点与任务方向。
骆检兰表示,勘查地球化学是连接矿产勘探与生态监测的关键学科,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生态修复意义重大。当前我国资源环境事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此次讲座既分享前沿成果,更打通技术落地与区域发展衔接通道,对物化所及省重点实验室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启发与指导作用。未来,物化所将进一步深化与顶尖机构在勘查地球化学领域的协作,推动相关技术在湖南矿产勘探、生态监测中的实践应用,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为湖南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欧阳晗昀 图/蒋云林 文字编辑/彭静怡、颜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