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院院属网站群
近日,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粮农组织(FAO)开展的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中,省资源所参与的冷水江锑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优秀案例。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在全球遴选20个优秀生态修复案例,我国入选5个。目前正通过官方平台——生态系统监测框架(FERM)网站在线展示。该项目的实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力助推了我所品牌建设,实现品牌赋能。
曾经的锡矿山满目疮痍,水体污染、采空区陷落,植被荒芜,留下砷碱渣达2万吨。曾经的金山银山,一度背上沉重的“生态债”,矿山修复刻不容缓。2020年,我所作为地质技术支撑的公益事业单位,由湘中中心和原资环分院共同承担并实施了娄底市冷水江锑煤矿区(冷水江市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第四标段),该标段作为核心实施区域,总投资达8298.98万元。
生态修复前后对比
针对范围大、区位特殊、生态问题多样、地质遗迹众多等难点与特点,资源所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提升设计理念,优化针对性设计修复方案,采用“生态观光+矿业文化+地质科普”的创新生态修复模式,组建善打硬仗、敢打恶仗的施工队伍,科学统筹、高效推进项目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攻克生态修复难点。项目因地制宜挖掘地质遗迹、工矿遗址、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打造出了“万马奔腾”“龙盘虎踞”“仙人谷”“千洞崖”等特色鲜明的亮点工程,以及“X节理”、云斜煌斑岩脉等科普平台。丰富生态修复手段。通过挂网高次团粒喷播、改良土壤、引种耐旱植物和低矮乔木等途径,有效地解决了石漠化、荒漠化的问题。优化生态惠普民生。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冷水江锡矿山地区青丰河、涟溪河水质持续改善,其中锑浓度显著下降,铅、镉、铬、汞等11项重金属指标均稳定达标,区内一片“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生态美景。如今的锡矿山已然成为该地区生态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四面八方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仅“五一”假期期间,景区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更可喜的是,随着生态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新增就业岗位近1000个,为当地居民增收约2000元/年。
经过两年的精心组织、全力以赴,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显著改善,百年矿区焕发新生,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产业转型、民生改善、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有效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该案例的成功入选,充分展现了资源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与创新实践,为全国甚至全球同类型矿区生态修复贡献了“湖南地质方案”。(文字/办公室 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