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院院属网站群

余热、担当与墨香:刘国荣的退休人生三重奏

发布时间:2025-06-20 16:37

2017年9月,参与地质工作41年的刘国荣光荣退休。退休后,他积极融入社区生活,2023年,刘国荣担任资源所退休干部职工第三党支部书记。娄星区耕塘社区2024年实行“三长制”(片长、组长、邻长)时,他受命担任三片邻长,负责协调15户居民事务。从地质战线到服务邻里的新岗位,刘国荣凭借热情与责任感,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赞誉。

银发丹心献余热

刘国荣担任资源所退休干部职工第三党支部书记后,以高度的责任感推动支部建设走深走实。他注重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定期组织召开支部会议,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充分激发退休党员的参与热情,让支部成为团结奋进的战斗堡垒;通过心得分享、专题活动等形式开展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方针学习,拓宽党员视野,夯实理论根基,提升理论水平。履职以来,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度显著提升,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效能。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与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不仅让退休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活力,更在资源所退休职工中树立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先锋榜样。

他常说:“当支书是带好队伍,当邻长是走实路子,都是党员该干的本分。”作为耕塘社区三片邻长,他将15户居民的需求牢牢记在心里,在调解邻里矛盾和关心困难群众时总是冲锋在前,居民有难事都愿意找他出谋划策。

伉俪情深担风雨

2017年10月的一个深夜,身处溆浦的刘国荣接到儿子电话,得知妻子第二次中风(此前已有轻微中风病史),已被紧急送往娄底市中心医院。他立即启程连夜赶到医院,看到妻子已嘴歪、偏瘫,了解到中风是在上午10点发作,但直到下午3点多才被送到医院,对此他感到深深的自责,因为没有及时将妻子送往医院。

在之后的日子里,刘国荣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陪伴妻子的日常生活中。在医院里,妻子卧床不起,大小便、擦澡、喂饭、夜间陪护均由他包揽。当妻子转入市中医院康复治疗后,他每日推着轮椅、牵扶着妻子奔波于各康复项目之间。正是由于家人和他的细心照料,妻子言语不清、手脚活动障碍等症状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转。

妻子中风八年来,除最初两年请保姆做饭外,其余时间均由刘国荣独自承担照顾妻子的全部责任。为了更好地照顾妻子,原本不善家务的他一点点学会了做饭、洗衣、料理日常琐事。他经常扶妻子去娄星广场散步,多次带她去外地旅游,帮助妻子重拾生活信心。2023年,他在娄星区长青街道首届“好丈夫”评选中以高票当选,在表彰大会上,他的事迹发言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退休不丢笔杆子

刘国荣自1985年在《邵阳日报》发表首篇稿件起,便开启了与文字相伴的四十载旅程。这份不懈的坚持,铸就了他丰硕的创作成果,累计发表作品达4000余篇,他珍藏的11本剪报,记录了他写作道路上的足迹。 凭借扎实的文笔和较高的上稿率,刘国荣成为《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矿业报》等权威报刊的特约记者,他的新闻报道曾荣获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湖南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等多项省部市级重要奖项。更全面地展示他写作情怀的是他出版的四部作品集:《岁月流韵》《岁月如歌》《岁月如梦》和《永恒的记忆》,这些文集凝结了他的思考与人生感悟。 即便在退休后,担任资源所退休干部职工第三党支部书记和邻长的职责繁重,他仍坚持笔耕不辍,每年都有新作在《娄底广播电视报》《娄底日报》及省地质院、所内刊上发表。在此间发表的作品也屡获殊荣:《我的入党故事》获长青街道建党百年征文一等奖;《老父亲的金戒指》获2024年娄星区“清廉娄底”征文一等奖;《大山里的淘金人》获中国矿业报2018年度“好新闻”三等奖;《抗日小英雄刘亦鹏》被选编入湖南革命陵园管理处《湖湘英烈传》;《我把青春献给党》入选《砥砺之路——中国矿业光辉历程》…… 数十年如一日的创作热情,让刘国荣在省地质系统及娄底市成为小有名气的文人。他的家庭荣获娄星区“学习型家庭”、娄底市“书香家庭”称号,个人荣获资源所“优秀通讯员”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誉,“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是他家庭被评为“学习型家庭”的真实写照,更是这位作者始终坚守的质朴箴言。

刘国荣的退休生活,是一本用余热、担当与墨香写就的生命诗集,是奉献与担当的生动写照。他情深义重,面对妻子重病,用无微不至的照料诠释了“好丈夫”的责任与深情;他笔耕不辍,四十年如一日记录时代、讴歌生活,成为名副其实的“文人党员”。从地质尖兵到支书、邻长,从技术骨干到家庭支柱,再到文化使者,在人生的各个角色里,始终诠释着一位老党员的忠诚本色与时代担当。(供稿/刘国荣   文字编辑/办公室 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