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院院属网站群
春日暖阳好光景
快马加鞭正当时
资源所人向春而行
用团结一心、勇毅前行的干劲
勾勒出繁忙的“春之图” 为省资源所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大数据中心
在省资源所大数据中心“瑶岗仙19堆生态修复项目”现场,技术人员正一丝不苟地检测19中段区域废石堆截排水沟坐标位置。不远处,施工人员齐心协力地安装并充填格宾网挡土墙,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生态修复的奋进乐章。(文图/大数据中心 刘宝)
在“湖南省宜章县长城岭矿区锑矿勘查”项目,所总工办教授级高工贺文华(右)率队开展技术指导。图为项目组一行冒着潮湿闷热的空气,踩着崎岖不平的矿坑,头戴矿灯、手持地质锤,深入井下采空区进行地质调查,通过踏勘初步查明了矿区成矿特征,并科学优化勘查技术路线,为下一步找矿突破提供科学依据。(文图/大数据中心 罗仕长)
湘北中心
在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天井村“金溪煤矿生态修复项目”施工现场,矿区正通过地形重塑、分层覆土等工程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图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生态袋护坡施工,以增强边坡稳定性;同时,项目在低洼区域修筑蓄水池,优化区域水资源调蓄能力,助力矿山生态修复。(文图/湘北中心 谢洲)
湘中中心
在“娄底市吉星消防站新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项目”,湘中中心正开展质量安全检查,该项目是娄底市重点建设工程,总投资3317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执勤楼、训练塔、战勤保障仓库及门卫室等附属设施,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应急救援能力。(文图/湘中中心 易和平)
地勘中心
在地勘中心“新邵龙山金锑矿详查项目”井下勘探现场,昏暗的矿道里,项目负责人王德恭正全神贯注地开展岩心编录工作,他时而举起放大镜凝神细察,时而用地质锤轻敲断面,矿化蚀变的蛛丝马迹都在他的火眼金睛下无所遁形。第一手的精准数据将为矿床成因研究和科学评估资源潜力提供关键依据。(文图/地勘中心 王德恭)
地灾中心
在地灾中心“广西北流(粤桂界)至广东化州高速野外勘探调查项目”工作中,技术人员刘雪梅背着沉重的工具包,艰难地在茂密山林踏勘。四周杂草丛生,枯枝败叶堆积,每一步都充满挑战,稍有不慎便会滑倒。(文图/地灾中心 史春晖)
水环中心
在辽阔的戈壁上,水环中心副主任刘翔和勘察部部长刘伟凯顶着寒风沙尘,深入“新建伊宁至阿克苏铁路布列开至新源段补定测项目”一线开展安全检查。该项目预计钻探工作量达12000米,产值360万元。(文图/水环中心 张隆)
水环中心承担的“额哈铁路水文地质勘探”项目取得突破,工作人员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完成抽水实验,并在甘肃马鬃山这个极度缺水的区域发现一口承压水井。根据该水文钻孔的抽水实验数据显示,该水井日均出水量可达200吨,为当地水资源匮乏问题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文图/水环中心 刘翔)
生态中心
在溆浦县洑水湾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项目现场,生态中心技术团队深入一线开展1:2000专项水工环地质测量工作。她们对小溪水体进行水温、PH值、流量等指标检测,并规范采集水样对水质进行分析,为矿区水工环地质条件类型精准划分提供可靠依据。(文/生态中心 张莉华 图/生态中心 符长亮)
在“溆浦县洑水湾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项目现场,项目成员正对钻孔进行钻孔编录,他们采用看、敲、闻、划等传统地质调查方法,认真记录着矿石特征,仔细对各类岩心进行分类描述,确保勘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勘查报告的编制提供有力支撑。(文/生态中心 符长亮 图/生态中心 刘旭辉)
实验检测中心
在实验检测中心承担的“娄底市中心医院屋面广告牌安全性结构鉴定”项目现场,技术人员采用无人机航拍、超声探伤、激光测距、硬度检测等技术,对钢结构焊缝、构件尺寸、硬度、保护层质量及整体力学性能进行精准检测。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评估钢结构广告牌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为保障城市建筑的安全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撑。(文图/实验检测中心 熊琦琪)
工程地质中心
在工程地质中心承担的“广州至清远至永州高速铁路初测”项目,项目团队采用“无人机航测+地面钻探”立体勘察模式,计划两个月内完成77公里标段勘察任务。面对粤北、湘南山区的复杂地形,项目团队创新实施“三级安全管控体系”,针对陡坡作业点,配置高强度防坠防护网,并配备红外热成像仪实时监测火情。同时,严格执行“三检三验”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岩芯和原位测试等勘察数据精准可靠。该铁路纵贯粤湘两省,全长约450公里,项目建成后,广深至永州仅需1.5小时,预计带动沿线旅游经济年增120亿元,助推中部崛起战略落地。(文图/邓穆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