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院院属网站群
编者按:为进一步激发青年职工们的学习热情,开阔视野,提升素质,营造一个崇尚学习、崇尚知识的浓厚氛围,近期,资源所团委组织开展了“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人物、作家)”为主题的第三期“书香资源读书荐书活动。我们拟选部分读书心得,分享供大家学习参考。同时,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能够通过分享与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锤炼出一支学有专长、富有人文底蕴的职工队伍,胸怀理想、脚踏实地,为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苏东坡传》
我想,苏轼应该是中国人最喜爱的古代文人。他被后人称为“诗神”、“词圣”,诗、书、画、散文等均有很高成就,其中,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书法上为“宋四家”之一,可见,苏轼是百年难遇的全才。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对苏轼的评价被广泛认为是评价得最好的:“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大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是文学之外的苏轼。从东坡先生的辞赋佳句感悟人生。他经得宦海沉浮,也受得天涯沦落;不被京城迷眼,不被俗世磋磨;能居庙堂之高,也能桑野锄田。他以豁达穿风雨,以趣味生情味,以善良渡己身,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人能碎千金之壁,不能无失声于破斧。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趸。”据说这是苏东坡十岁时他父亲给他出的命题作文《夏侯太初论》里所作。说的是:人面对强权、能够像蔺相如一样,宁愿和和氏璧一起破碎也不惧怕,但听到瓦罐落地破碎的声音却也会因为受到惊吓而尖叫。一个人敢和老虎搏斗,突然遇到蜂群也很难做到面不变色。整篇文章已经失传,苏轼的具体所指我们已不得而知,但仅从这残存的只言片语,我们就不难发现苏轼在很小的时候就博览群书并且很喜欢思考,以至于能在十岁左右就能有如此的见解。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这句是苏东坡遭遇乌台诗案,被发配到黄州(湖北黄冈)那段时间所作。有一次,苏东坡喝醉酒很晚回家,因为家里的小童睡得很沉,没人给他开门,回不了家,因为那莫须有的罪名让他从能臣干将直接跌落到人生最低谷,那时他是不是也有和小舟一起沉寂于大江,与大江大海为伴、了却了这痛苦的一生的想法?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这一句是苏东坡同样被发配的朋友相聚时,东坡先生随朋友一起流放到岭南的、名字叫柔奴(寓娘)的那个歌妓:“岭南那个地方条件艰苦,你们应该吃了很多苦吧”。而朋友的妻子却说,“只要心能够安定下来,哪里就可以是故乡”。
也同样是那段时间,当他释怀后,在《赤壁赋》中留下了很多佳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是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们控制不了,比如生老病死。也有很多事情我们觉得不合理。但是,这样的事情既然存在,虽然不合理,但总归有他存在的道理。既然改变不了,那就不要去强求吧。但是,也请你不要消极,积极生活,赶路的过程中,也不要忘记去吹一吹江上的清风,去仰望山间的星空、明月。只要耳朵还在,你就能听到夏天的知了、小鸟的鸣叫、动听的音乐。只要眼睛还在,你就能随时随地看到美丽的日出、日落、四季的美景。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是所有人都能免费享受的,你可千万别辜负了啊。
同期,苏东坡还写下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的洒脱,哪怕风雨再大,只要心里坦然,一副足杖、一双草鞋、一件蓑衣,慢慢地走就可以轻捷地胜过骑马。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衣貂裘,千骑卷平岗”。前段时间,突然发现自己的稀疏几根白胡子,我在想,苏东坡这一句现在终于也可以用到我的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