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文明创建

水环风采|用敬业诠释忠诚 以实干不负韶华--记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青年科技人才获得者张雄

发布时间:2024-08-16 16:26

张雄,1986年出生,湖北荆门人,中共党员,中南大学在读博士,现任省水环所自然资源调查与勘查中心主任、自然资源调查院院长,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地质找矿方向)青年科技人才,湖南省青年地质科技人才,中南大学企业导师,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湖南省直优秀青年,株洲市青年岗位能手。


2011年6月,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毕业的他,追随爱情的脚步,不顾家人的反对,婉拒了导师读博的挽留和多家招聘单位的面试邀请,和他的女朋友同学(现在的妻子)一起,从湖北来到湖南株洲原湖南省地勘局四一六队,开始了一个地质人平凡且坚定的地质找矿之路!

追梦而行,找矿路上的“奋斗者”

为国家找大矿、找富矿是他的梦想。和众多地矿人一样,他的地质生涯是从踏踏实实跑野外开始的,刚参加工作那几年,90%的时间他都在野外一线,足迹踏遍了湖南攸县兰村煤矿、新化狮子岩煤矿、茶陵锡田钨锡矿、醴陵官庄金矿等多个矿区,背着鼓鼓囊囊的地质包,行走在山谷沟壑,穿行在深山密林,每天4万+的步数,或地质填图、或化探采样、或编录探槽和钻孔,清晰的野外露头、矿化的岩心是他眼中最美的风景,在野外遇上暴雨时,他第一反应是保护好视若珍宝的图纸和勘探数据。最忙时,他同时负责6台钻机的编录,天漆黑了才满载着一袋袋样品摸爬滚打着下山,手持GPS没电了,便靠着记忆和微弱的手机光回驻地,囫囵吃两碗饭,洗个凉水澡,又接着制图、写报告、做PPT。岁月没有辜负这位大山里的“追梦人”,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逐渐成长为专业领军人才。


由他主持的省级整装勘查“湖南浏阳-醴陵官庄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工作,历经10年,争取省级财政经费6400余万元,新发现8处金矿产地,探获金资源量50余吨,预测金远景资源量可达200吨。其中“湖南省浏阳市梨树坡矿区金矿普查”累计发现7条规模较大的金矿脉,提交金资源量4.44吨,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成果。2024年7月,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公开出让该探矿权,成交价1630万元,综合溢价率609%。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正在编制下一阶段实施方案,即将启动后续勘查。



在做好财政公益性项目的同时,他积极巩固和拓展商业性地质找矿业务,近年来在湘东北及湘西地区组织实施了10余个大型商业性详查及矿山深部勘查项目,预算经费超1亿元,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增储上产。其中,他主持的“湖南省平江县仁庆矿区金矿详查”项目目前已实施钻探4万余米,深入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分布规律,打破“由表及里”的常规思路部署钻探工程,钻孔见矿率达95%,已探获控制金资源量12吨,预期可提交金资源量约25吨,将达到大型金矿规模。

不负韶华,地质科研的“攻坚者”



他先后主持或主要参与省部级、厅局级地勘科研项目近10项。大胆尝试将二维地震勘探引入到湘东煤炭勘查项目中,首次将土壤吸附态烃汞测量应用到湘东北金矿深部预测和隐伏矿预测中,地质找矿业绩和科研成果突出。主持的科研项目“地质大数据在锡田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找矿中的应用”,应用地质大数据,针对不同成矿温度和不同矿床类型的钨锡矿开展找矿预测,优选出5个找矿靶区,经钻探验证新增钨锡资源量2.5万吨,达中型规模。2022年主编专著《湖南锡田-邓阜仙钨锡多金属复合成矿系统及找矿预测》,经院士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个人排名第三)。参加工作至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SCI期刊9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

敢于担当,地质事业的“开拓者”


熟悉张雄的单位同事和业内同行们都喜欢喊他“雄哥”,这和他的行事风格和脾气秉性有关联。“十三五”以来,面对地勘形势的不景气,作为单位实体机构的负责人,他没有气馁,始终保持对专业的热情、对地质的执着,以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干劲,带领一支50余人的团队,抓项目、闯市场,坚持稳中求进大力推进地质找矿创新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坦桑尼亚、东南亚等地开展地质找矿工作,着力拓展绿色矿山建设、农业地质调查、国土空间规划等大地质工作领域,为单位地勘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目前,国家新一轮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全面启动,湖南省政府设立了总规模20亿元的省地勘基金,张雄和他的伙伴们表示要力争在重要矿产找矿增储、找矿理论和勘查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展示湖南地质人致力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进地勘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担当新作为。(文/匡年香 编辑/李汶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