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物化所新闻

【5月3日】物化新谈——开放合作(一)


2024年第9期

总第9期


学习路上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我们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2022年11月4日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地质湘风


省地质院党委书记 谈文胜

着力打造高能级地质对外开放平台,从思想层面解决怎么更高水平“走出去”的问题

    开放合作有什么基础。开放合作是地勘队伍在向海求生、向海谋篇、向海图强三轮对外开放的有益探索中,不断总结归纳地质“走出去”的长期实践经验中形成的战略选择,三轮地质“走出去”成就了今天的地质,必将促进湖南省地质院在全国、全省大的格局布局中作用更加彰显,成效更为突出。

    开放合作凭什么优势。湖南地质对外开放有经验优势、技术优势、队伍优势、品牌优势、资源优势,要培育核心竞争力,做差异化匹配,在充满机会和风险的外部竞争中出新出彩,为开放合作聚力聚能。

    开放合作抓什么重点。要盯重点区域,构建更加稳定安全高效的开放合作体系;要攻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布局和力量安排;要防重点隐患,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开放合作破什么桎梏。要思想上破冰,主动跳出地质看地质、站在未来看现在、放大坐标找方位;要方法上破旧,选择性地用老办法,创造性地用新办法,针对性地用巧办法;要机制上破壁,借势借力、融合协同。

    开放合作防什么风险。要建立细化“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牵头单位、一支技术团队、一个法律专班、一套工作方案”的工作机制,实现“地质出海大船”的行稳致远。

                                                               ——2024年3月21日在省地质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三次集体(扩大)学习上的讲话


物化新谈


    物化所所长廖凤初:要从学科与专业建设的高度重视开放合作。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体系的两大基础学科,其学科本身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如电子科技、信息科学的结合,促进学科的研究进步。同时在应用领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科学勘探,更需要和地质、工程等专业紧密融合,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创新应用方式,通过开放合作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发展规划法务室主任 宁欣


    地质矿产中心党支部书记闫博华:地质矿产中心作为我所地质找矿的主力军,要以新一轮地质找矿战略突破行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地质院和我所有关开放合作工作部署,以开放合作之姿,抓好零陵-洞口锰锑资源基地的落实,力争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一是加强内部建设,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定期组织党课、业务学习等活动,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为开放合作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二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动党员在开放合作中勇挑重担,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同事。三是积极对接外部资源,寻求合作伙伴。支部将主动出击,新建及巩固与合作单位间的联系,探索及延伸合作的可能性和空间。


它山之石


    世界首套高清月球地质“写真集”来啦!

    4月21日零时,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在京正式发布。这套图集由我国科研团队绘制,主要基于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全月地质“写真集”。

    这套图集比例尺为1:250万,包含一幅全月地质图(主图)、一幅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一幅月球构造纲要图和30幅月球标准分幅地质图,识别并标记了全月12341个撞击坑、81个撞击盆地、17种岩石类型、14类构造。

    月球地质图是月壳表层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信息的综合表达,能够集中、直观地呈现人类对月球的观测、研究成果,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月球,也能为月球科研与探测,乃至月球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新华社)

    “奋斗者”号完成爪哇海沟深潜任务

    近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顺利返回三亚,圆满完成首次中国—印度尼西亚爪哇海沟联合深潜科考航次任务。此次科考任务,是国际上首次在爪哇海沟开展大范围、系统性的载人深潜科考,历时50天,“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完成了在爪哇海沟的22个潜次任务,其中14次下潜深度超过6000米,6个潜次任务由来自中印尼双方科考队员共同完成,刷新了印尼深海下潜新纪录。科考队采集了一批宝贵的大型底栖生物、岩石和沉积物等样品,共获取大型底栖生物200余个,还发现了原生动物门类占优势的全新岩栖动物区系、丰富的深渊木落生态系统、海沟底部的富铁沉积,在弧前盆地区域发现了2处活跃的低温热液区。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爪哇海沟特殊地质构造活动、生物多样性、地质生命协同演化等提供了重要依据。(科技日报)

地球之美



▲ 方解石和萤石,19cm,产自湖南省郴州瑶岗仙矿区。

地质情怀


携锤颂七律
十载携锤欲尽山,兴来哪识路艰难?
晨风飒飒驰荒漠,暮霭苍苍度苇关;
衡岳云端笑断壁,蓬莱海角战狂澜。
前尘回首休惆怅,奋起重挥征远帆!

——《陈国达全集  第九卷  科学思想与方法·科普作品与诗词(1933-2005)》

    陈国达(1912-2004)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提出的“丹霞地貌”概念被地质界广泛采用;1956年,创立举世闻名的“地洼学说”,揭示了地壳演化的新奥秘,被国际列为二十世纪世界科学史上的大事之一,成为国际公认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独立学派。


    (总策划/廖凤初、雷建斌)

【5月3日】物化新谈——开放合作(一)

33295333

主办单位:湖南省物化所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898号
联系电话:0731-89862601     邮编:4101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862601

    公安备案: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