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物化新谈——创新驱动(九)
2025年第6期
总第46期
学习路上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地质湘风
湖南省地质院党委书记 谈文胜
要提升能力,把事干优。大力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积极引进高精尖人才,助力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提升主责主业的权重和品牌影响力。要开拓创新,把事干新。深入落实院“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推进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引进战略性人才,加强地质装备更新换代,强化党建品牌,不断开拓事业发展新路径。
——2025年2月5日,到物化所开展“走找想促”新春第一访时的讲话。
物化新谈
地球化学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陈高健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力量。身为青年地质工作者,我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要以理想信念高于天的精神汇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澎湃春潮。
以物化所的金锑锰矿床等重点项目为依托,以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平台,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与任务,凭借科技生产力推动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广大青年地质人既要立足地质找矿岗位,加大基础矿产地质工作建设,致力于实现成果的高质量转化,为国家深部找矿战略添砖加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亦要积极树立地质科研思维,培育科技创新土壤,让科技创新之花在地质领域绚烂绽放,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为国家地质事业发展拼搏奋进。
他山之石
入地10910米!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胜利完钻
中国石油集团2月20日宣布,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日前在地下10910米胜利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直深度井。这是我国在“深地”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这口超万米深井还创下全球尾管固井“最深”、全球电缆成像测井“最深”、全球陆上钻井突破万米“最快”、亚洲直井钻探“最深”、亚洲陆上取芯“最深”共五项工程纪录。
在地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钻探现场,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前方指挥部电子屏幕上的数字停在了10910.00。约20层楼高的井架矗立于茫茫沙海中,寒风呼啸、沙尘肆虐,石油工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打出了中国速度和深度。
深地塔科1井于2023年5月30日开钻,成功钻取我国首份地下万米岩芯标本,在陆地万米深层全球首次发现油气显示。
直面世界级地质和工程技术难题,中国石油组建万米深井攻坚团队集智攻关,研发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全球首套万米特深层测井装备等,推进我国深地产业链的自主性和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在这批装备的支撑下,中国石油连续钻穿12套地层,最终与5亿多年前的岩层相遇。
科研人员根据万米深地取回的岩芯、岩屑等样品和数据,绘制出亚洲第一份万米地质剖面图,为深地科学探索和油气勘探提供翔实资料,将有力支撑地球深部结构与物质组成、地球演化、气候变迁等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新华社)
地球之美
▲大柴旦翡翠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区大柴旦镇境内,是大柴旦盐湖风貌,属硫酸镁亚型盐湖,盐湖由矿区资源开发后的卤化物(水)和矿物质(结晶物)组成。
地质文蕴
古代域外地理的佳构:玄奘《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又称《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将自己在贞观年间前往印度求法途中经过这一区域的所见所闻加以记录的一部史地名著。玄奘自述撰写此书是为了“推表山川,考采境壤,详国俗之刚柔,系水土之风气”。
在《西域记》12卷10多万字的篇幅中,以行程为经,地理为纬,由距离唐朝较近的国家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开始,玄奘逐一追述了亲身经历的110个和传闻得知的28个以上的“国”(即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幅员大小、都城大小、地理形势、城邑关防、交通道路、风土习俗、物产气候、语言文字、文化政治等。
(总策划/廖凤初、雷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