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地质 · 诗润物化(第九期)| 龚俐诵读《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编者按: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据省地质院“阅读地质”读书分享活动要求,为持续扎实推进“书香物化”建设,在所党委的领导下,由所团委、所品牌文化中心及所精神文明办联合开展“阅读地质 诗润物化”经典诗词诵读活动。现在,让我们随物化青年之步履,在平仄韵律间徜徉,于古今意境中翱翔,共品华夏文化之韵,同仰国学经典之尊,开启一段诗意盎然的旅程。
今天,由纪检审计室的青春诵读者龚俐为我们分享作品《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唐·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全诗描写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诗人将欢欣和感慨融合在一起,将瞻望与回顾一同叙述,更显出了该诗思想情感的深厚。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引用了“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指出如果不除恶务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仅恶化政治生态,更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表明我们党有贪必肃、有腐必惩、除恶务尽的决心与勇气。才能真正做到新松高百尺、恶竹尽斩除,使我们的党更加强大、使党的肌体更加健康。
【译文】
离开草堂后就常常担心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新栽的松树恨不能快速地长成千尺高树,到处乱生侵蔓的恶竹应该斩掉它一万竿。自己的生活全靠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这三年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亲身经历才知世路艰辛,人生路难行啊!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专题策划/所团委 视频制作/品牌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