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信息公开 > 财务信息

【财政信息】2024年度湖南省地质院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湖南省地质院是全国省级地质局当中改革部署较早、落地推进较快、行业影响较大的单位之一,于2019年7月由原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核工业地质局、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省煤田地质局等4家地勘局整合组建,是全省唯一以地质工作为主责主业的正厅级事业单位,为省财政一级预算部门。主要承担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和地质科学研究工作,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资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大项目建设等提供全领域全链条全周期地质技术服务。

(二)单位年度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省级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其他项目支出绩效目标

1.年度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深入实施“一体两翼三支撑”发展战略,聚焦“八大攻坚”“七个着力”持续发力,以实干实绩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省级专项资金绩效目标:找矿增储斩获新成果,服务支撑彰显新能力,主责主业有新成效,努力实现新一轮找矿突破,支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擦亮“湖南地质”名片。

3.其他事业发展资金绩效目标:加快推进绿色勘查,提升绿色勘查技术方法、装备水平;大力实施“民生可感”行动,切实提升职工幸福感。

4.其他运转资金绩效目标:深化高水平对外合作,提升绿色勘查技术方法、装备水平,有效提高办公效率。

5.业务活动经费绩效目标:进一步完善财务、审计、纪检、巡察相互衔接的监督体系,品牌建设、文化重构深入人心,助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持续巩固。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一)基本支出情况

基本支出主要是为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用于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以及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办公设备购置等公用经费。2024年基本支出为198294.9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92344.14万元,占97%;公用经费5950.76万元,占3%,较上年支出增长了21112.14万元,增长12%,主要原因为增加了一次性定额困难补助用于发放绩效、离退休人员生活补助,补缴职业年金等。

(二)项目支出情况

我院不属于40个省级专项资金的设立主管部门,项目支出主要为省财政厅追加的自然资源类项目和民生项目、基础设施改造、能力提升等地勘单位补助经费。2024年项目支出为6374412.万元,比上年增加2189万元,增长4%。项目支出具体包括,省级专项资金预算数为1980.37万元,2024年使用资金15420.28万元;其他事业发展资金全年预算6636.41万元,2024年使用资金47583.01万元;其他运转资金全年预算数为422.58万元,2024年使用资金422.58万元;业务工作经费全年预算数为345.98万元,2024年使用资金345.98万元。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2024年我院政府性基金预算数为30万元,全年使用资金为27.73万元,该项资金用于省国土空间调查监测所基地改造。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2024年我院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2024年我院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六、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加快实现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自然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省地质院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和七次全会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对接推进“八大行动”,深入实施“一体两翼三支撑”发展战略,聚焦年初既定的“八大攻坚”“七个着力”持续发力,以实干实绩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运行成本

全院始终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质量平稳趋优、质态向好,一方面三大主业收入稳步增长;辅业收入占比逐步下降。院属事业单位、企业三增三减目标均全面完成。做到了产业结构布局趋优。聚焦地质主业与核心产业,调结构、优布局,逐步有序收缩辅业,五大产业发展基本符合预期。另一方面,全院不断夯实财务合规管理基础,持续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财务制度流程体系。明确重要业务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控制要求和风险应对措施,将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内容纳入内部管理制度中,强化制度执行刚性约束,严肃财经纪律法规监管。

(二)管理效率

一是进一步完善财务、审计、纪检、巡察相互衔接的监督体系,围绕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关键岗位,开展内控建设“五个一”专项行动。二是管理平台逐步优化。数字地质项目成功立项,“三库一中心+N应用”如期完成年度任务,“基础地质一张图”“基地一张图”初步建成。三是“双碳”目标的推进,为清洁能源地质带来广阔发展前景。同时我院加大风险防范力度,实施“化债减负突围攻坚行动”,严控新增银行贷款,有效防范资金风险,严格规范重大事项、重点项目、重要制度事前法律审查把关,稳步推进涉法涉诉问题解决,

(三)履职效能

始终把地质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全局工作中谋划、推动,在发展大势中履行地质部门的职能职责。高位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锰三角”污染问题整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推动花垣县锰矿区矿井涌水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协助申报湘江重要源流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2024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以及中央投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在湘试点项目等,编制洞庭湖湿地生态屏障区省级山水工程实施系列方案。支撑有关部门顺利做好迎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推动湖南首家地球化学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同位素超净实验室建设运行,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立项实现零的突破,突破传统找矿思路,理论创新指导重要金矿、钨矿等矿山深边部勘查工作卓有成效。基础地质、找矿地质技术力量和科技支持力度加大,找矿规模有较大突破,有效保障关键矿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扩面增效。

(四)社会效应

一是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扩面增效。连续五年为全省自然资源综合监测提供外业核查技术服务,高质量完成全省首批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产品上线供应。二是支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品牌。落实“项目大谋划、谋划大项目”部署,8个项目顺利获批或入库,“新田经验”“石门经验”“平江经验”成效显著、特色鲜明,有效服务我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三是地质灾害防治强担当。为全省120个县市区和11个区域提供汛期三级技术支撑,50个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成功避险案例。全年实地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5.1万处,应急调查6877处,应急处置7889处,协助转移12.6万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推进绿色勘查,加大5个大型资源基地建设、老矿山深边部勘查和科研投入,开展战略性矿种和新能源矿种勘查,投入资金提升绿色勘查技术方法、装备水平,推行便携式模块化钻机施工技术,创新性运用大载重无人机吊装技术,补足地质数字填图、信息采集集成、一体化物探体系、分析测试与化探等自动化装备短板,提升产业发展含绿量。首次成功自主应用矿山地质应急救援定向钻进技术、首次使用无人船设备实施溇澧水流域慈利段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水深地形测量、首次应用高光谱遥感解译技术实施全省城区黑臭水体监测及排查工作等,多点开花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

(六)服务对象满意度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大力实施“民生可感”行动,积极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服务,加大对离退休人员的慰问和帮扶力度,做好特困群体动态管理,争取各类帮扶资金。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原则,扎实推进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安全守底和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及各类专项检查,完成院安全平台指挥中心建设,全方位监控重点项目和部位,投入资金用于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先进安全装备更新。文化聚力卓有成效,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设一批创新工作室,有力服务乡村振兴,持续通过“一网一号一刊”擦亮“湖南地质”品牌。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院整体功能发挥有待加强。地质工作“三性”职能仍需进一步彰显,核心竞争力培育力度亟待加大。二是找矿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有影响力的找矿骨干、技术、团队以及高端装备等都较为缺乏,找矿整体实力提升空间大,“十四五”期间国家下达给湖南10个矿种的找矿增储任务还要进一步推进,钴矿存在较大困难。三是规范管理压力大。院对所、所内部两级统筹力度有待加强。四是风险隐患存在。包括应收账款回收、银行贷款压力、法律风险、合作经营风险等。

八、下一步改进措施

我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一体两翼三支撑”发展战略,高质高效完成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任务,全面深化改革转型,推动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和全方位开放合作。一是聚焦能源资源保障,抓好找矿主责主业。协助编制全省“十五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划,完成“十四五”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任务,加强基础地质调查,聚焦省内紧缺矿产和优势矿产,提高调查覆盖率和工作质量。二是助推我省万亿矿业产业发展。聚焦事业职能落实,抓好公益地质技术支撑服务。全面发挥地质技术支撑作用,深入拓宽“地质+”综合服务领域。主动对接支撑“十五五”山水工程、美丽河湖、国土绿化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积极参与自然资源综合监测外业核查、采矿损毁土地调查和林草湿样地调查。支撑做好文旅普查工作,着力推动优质旅游资源、旅游景区地灾预警排查等旅游地质工作。持续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用地土壤修复、农业面源污染修复、农村供水保障等农业地质工作。继续做好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三是坚持改革引领,开放带动,在深化地质事业全方位转型升级上积极作为、取得突破。立足主业整体转型。推动地质集团主辅剥离落实落地。在物理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院16家所管企业深度整合、规范运行。四是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抓好科技、人才创新赋能。加快科技创新引领地质新质生产力发展,激发创新动能,释放人才活力,进一步催生地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九、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结果将应用到我院下一年度的资金安排和预算调整中,真正体现奖优罚劣的绩效导向。根据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我院2024年整体支出申报了预算绩效目标,并在湖南省地质院门户网站上公开了2024年部门预算及绩效目标表,接受社会监督。一年来,我院严格按照《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及省财政厅要求执行部门预算,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地勘事业良性发展。下一步,我院将在6月30日前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在院门户网站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附件1 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基础数据表.docx
附件2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docx
附件3 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docx

【财政信息】2024年度湖南省地质院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33722161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